2018年2月26日,“北斗智慧云公共監測平臺”成功預測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山體滑坡,有效避免人員傷亡,減少了當地經濟損失。
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危害極大,如何進行有效的監測一直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課題。隨著我國全球導航定位、無線通信、大數據處理等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多顆監測衛星的發射,我國的衛星地質災害檢測系統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
2月26日23時48分,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春廠壩滑坡點相關人員的電話和微信響起:“春廠壩5號區域可能即將垮塌,請確保受威脅群眾完全撤離!”隨后當地政府立即組織滑坡點民眾撤離。27日清晨6點,春廠壩滑坡點出現滑坡垮塌。由于系統提前預警,本次垮塌未造成人員和車輛損傷。
此次成功預警小金縣春廠壩滑坡的“神器”,就是“北斗智慧云公共監測平臺”。該系統所借助的技術手段包括北斗衛星、GPS以及云服務、大數據、智能分析等,這些高科技讓它成為災害監測的“功臣”。
“北斗智慧云公共監測平臺”由成都高新區中科川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共同研制開發的成果。該系統已獲取5項軟件著作權和多項發明專利。該系統除了可24小時監測地質災害以外,還可運用于橋梁監測、工程勘探設計施工、智慧生態農業等更廣泛的領域。
通過“北斗智慧云公共監測平臺”的后臺位移曲線圖可以看到:在2月24日以前的3個月里,春廠壩5號點每天的位移以毫米級為主,每天的曲線基本呈平緩直線狀。可是在25日當天,曲線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上揚。而到了26日23時許,曲線陡然飚升,每天的位移達到分米級。
據介紹,該平臺主要通過北斗或GNSS(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高精度衛星定位技術對監測體位移進行毫米級監測,實現全天候全自動在線監測預警,精度和性能遠優于傳統的GPS。此外,該監測平臺集合了管理、監測、大數據分析預警、應急指揮、通訊、科研等六大系統,可以實現多種監測方式。
(資料來源:央廣網、中科川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高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