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氣象專用計量器具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環境溫濕度及大氣壓力測試儀校準規范》、《自動
氣象站鉑電阻溫度傳感器校準規范》、《氣象用雙金屬溫度計》3個計量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并公開征求意見。
《環境溫濕度及大氣壓力測試儀校準規范》
環境溫濕度及大氣壓力測試儀用于環境溫度、濕度和大氣壓力測量和監控的儀器。測試儀由傳感器、信號采集及測量電路、信號處理電路以及數字顯示電路組成。其中溫度、濕度傳感器可以是溫濕度一體傳感器,也可以由溫度傳感器、濕度傳感器分別組成; 測試儀工作時,由傳感器將所測量的溫度、濕度及大氣壓力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經處理后轉換為數字信號由顯示器顯示出被測量值。
JJF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8《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技術規范》和JJF1059.1《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共同構成本規范制訂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本規范參考了JJF1076-2020《數字式溫濕度計》、JJG1084-2013《數字式氣壓計》的部分內容,并結合了我國實際的生產和使用情況,對環境溫濕度及大氣壓力測試儀的具體技術指標和校準方法進行了規定和解釋。
根據JJF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內容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是首次制定。本規范適用于溫度測量范圍(-50 ~ 100)℃、相對濕度測量范圍(0~100)%、大氣壓力(100~1200)hPa的環境溫濕度及大氣壓力測試儀或環境參數測試儀的校準。
《自動氣象站鉑電阻溫度傳感器校準規范》
自動氣象站鉑電阻溫度傳感器是利用金屬鉑絲的電阻隨溫度單值變化的特性來測溫的一種傳感器。主要由鉑電阻感溫元件、絕緣護管、內部連接線及用于連接二次儀表的外部導線組成。傳感器采用四線制結構作為輸出端口,并用不同顏色作為引線標記。
本規范依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編寫,規范中的通用計量術語符合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附錄中給出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示例依據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進行。
根據JJF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內容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校準規范為首次制定。本規范適用于測量范圍在(-50~+80)℃以內、電阻溫度系數α=3.851×10-3℃-1的、用于氣象觀測的鉑熱電阻溫度傳感器的校準。
《氣象用雙金屬溫度計》
氣象用雙金屬溫度計是一種可自動記錄單位時間內空氣溫度變化情況的測量儀器。它由外殼、溫度感應元件、傳動部件、筆桿、筆檔、筆尖、自記鐘等組成。其中溫度感應元件是由兩種膨脹系數不同的金屬片焊在一起,其一端固定,另一端連接機械傳動部件,利用其隨溫度而改變的特性,通過機械的傳動放大機構,帶動記錄筆尖在記錄紙上作出溫度記錄曲線。
JJF 100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 1002—2010《國家計量檢定規程編寫規則》、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等規范,共同構成本規程修訂工作的基礎性系列規范。
本規程是對JJG287—1982《氣象用雙金屬溫度計》的修訂,與JJG287—1982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變化如下:
——增加了引言、引用文件、概述部分;
——規范了計量性能要求(見3);
——完善了通用技術要求(見4);
——豐富了計量器具控制的內容(見6);
——修改了檢定記錄表格(見附錄A)。
——增加了檢定證書/檢定結果通知書內頁信息及格式(見附錄B和附錄C)。
本規程適用于測量范圍在(-35~+45) ℃內日記型和周記型氣象用雙金屬溫度計的首次檢定、后續檢定及使用中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