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為提升能源保障能力、促進綠色發展,9月1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核準已列入規劃、條件成熟的福建漳州二期、廣東廉江一期核電項目。
今年4月20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核準納入國家規劃的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廣東陸豐核電項目,一次性核準6臺機組,這也是自2019年以來,連續第四年核準開工新的核電項目。至此,今年以來已有5個新項目、總計10臺核電新機組獲得核準。
對于今年核準多個核電項目,機構人士解讀稱,在新型電力系統基荷負載缺位、當前電力緊張的背景下,近年還可通過火電去提高可控電源規模,但隨著碳達峰目標實現,難以再大規模提升火電,核電將和火電一起成為增量基荷重要來源。另一方面,隨著三代和四代核電技術的逐步成熟,核電的安全性顯著提升,核電發展趨勢確定性增強。
我國發展核電已有超過30年歷史。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之后,我國對核電的審批大幅收緊,整個核電建設產業隨之進入低谷。直到2019年,我國核電項目才陸續開閘,打破多年的“零核準”狀態。自2019年以來,共有11個新核電項目獲得核準。
相較于其它發電方式,核電具有利用小時數高、度電成本低、低碳、穩定、高效,適合作為優質基荷能源發展。在終端用能電力化疊加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作為非化石能源的核電有望作為基荷能源實現進一步發展。
有相關資料顯示,與燃煤發電相比,2020年全年我國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
標準煤10474.19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7442.38萬噸、二氧化硫89.03萬噸、氮氧化物77.51萬噸,相當于造林77.14萬公頃。
在國家持續推進“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核電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其戰略意義備受關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有序發展核電”。今年3月下旬,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公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到2025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7000萬千瓦左右。
可看出,國家從政策方面開始積極鼓勵支持核電“上量”,我國核電發展正在迎來發展的好時期。
隨著多個核電項目核準開工,相關核電設備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核電設備主要分為核島設備、常規島設備和輔助設備系統。核島主設備主要包括核反應堆、反應堆冷卻劑泵、蒸汽發生器、控制棒及驅動機構、主管道、核級閥門等。
其中,核級閥門在核島中使用量大。根據目前我國核電發展情況,與同容量級的火電站相比,核電站需求的閥門數量為同容量級的火電站的2~3倍。以容量為80萬kW的核電站為例,通徑DN25~1000mm的閥門需求量為8000~10000臺,典型的一座200萬kW級核電機組的核電站需各類閥門3萬臺左右。
核電閥門是核電站中使用數量較多的承壓設備和介質輸送控制設備,連接核電站中數百個系統,控制并調節介質的壓力、溫度、流向、流量,保護壓力容器及核電系統,對于核電站運行必不可少。
目前,國內已有多個企業獲得了國家核安全局頒發的民用核承壓設備設計和生產資格許可證,可以設計、生產核安全級閥門。已成功研制生產了閘閥、
止回閥、截止閥、彈簧式安全閥、球閥、節流閥等一系列核級閥門。
作為我國國產化程度較高的一種核電設備,截至2021年,我國核電閥門國產化程度已達到80%。目前國產核級閥門價格僅為進口核級閥門的11.5%,因此在我國核電站建設中,大量應用的都是國產閥門,市場需求很大。
民生證券預計,2022-2025年,隨著新增核電站的建設,核電閥門市場規模約為49-78億元/年,將給相關企業帶來極大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