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導讀: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蔣長龍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開發了兩種基于上變頻納米顆粒的納米
傳感器,分別用于檢測氨基脲(Semicarbazide)和肝素(Heparin)。
當今納米技術的發展,不僅為傳感器提供了良好的敏感材料,例如納米粒子、納米管、納米線、納米薄膜等,而且為傳感器制作提供了許多新穎的構思和方法,例如納米技術中的關鍵技術STM,研究對象向納米尺度過渡的MEMS技術等。
與傳統的傳感器相比,納米傳感器尺寸減小、精度提高等性能大大改善,更重要的是利用納米技術制作傳感器,是站在原子尺度上,從而極大地豐富了傳感器的理論,推動了傳感器的制作水平,拓寬了傳感器的應用領域。
納米傳感器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醫療保健、軍事、工業控制和機器人、網絡和通信以及環境監測等。隨著相關技術的成熟,納米傳感器在國防安檢方面的強大優勢逐漸顯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納米傳感器將用于新一代的軍服和設備,并將用來檢測炭疽和其他的危險氣體等。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蔣長龍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最近開發了兩種基于上變頻納米顆粒的納米傳感器,分別用于檢測氨基脲(Semicarbazide)和肝素(Heparin)。
這些傳感器由摻雜鑭系元素的上變頻光學材料制成,這有助于研究人員將低能量的近紅外光子轉換成高能量的短波可見光子。
氨基脲是一種廣泛存在的食品污染物,可導致癌癥和神經損傷。由于傳統方法缺乏光學反應,因此很難構建一種高效和敏感的光學檢測方法來檢測氨基脲。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以磷鉬酸(Phosphomolybdic Acid)作為氨基脲的特異性識別元素,該傳感器在0-16μM范圍內對氨基脲具有較高的靈敏度。
而肝素是一種臨床上重要的抗凝血藥物,在高濃度時容易導致凝血困難。這種新型肝素傳感器解決了傳統熒光方法中常見的自發熒光和光漂白問題。它表現出熒光-比色雙反應的光學行為,在熒光模式下檢測極限為0.1nM,在比色模式下檢測極限為0.3nM。
科學家表示,該納米傳感器消除了自發熒光,有效地提高了準確性,從而擴大了肝素的臨床檢測和相關醫療安全應用。此外,這些傳感器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的監測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