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海洋平臺結構物是在海上進行鉆井、采油、集運、觀測、導航、施工等活動提供生產和生活設施的構筑物,石油開發的重大基礎性設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因為海洋平臺結構物所處的環境十分復雜,不但要承受海風、海浪、潮汐、地震等帶來的多重風險,還要面臨環境腐蝕、海生物附著、材料老化、構件缺陷、機械損傷等多種復雜情況,諸多不利因素累積起來,極有可能導致海洋平臺結構抵抗力衰減。
海洋平臺結構物一旦遭到破壞,將影響平臺的整體穩定性。這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和重大的經濟損失,還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其他嚴重的社會影響。2001年,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半浮動式海上油井平臺,巴西P-36號平臺沉入大西洋底。該平臺耗資3.6億美元,僅事故造成的油井停產就使巴西每天損失300多萬美元,該平臺的沉沒不僅給巴西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帶來了環境污染問題。
所以為了減少因為海洋平臺結構物損壞帶來的損失,必須加強對海洋平臺結構物的監測,并及時進行修復工作。
目前,檢測海洋平臺結構物有水下探摸、機器人檢測等眾多方式,通過這些方式能發現平臺結構是否發生損傷及發生損傷的位置,卻不能預測平臺在此狀態下能繼續服役的時間。渤海油田“十三五”國家重大海洋工程示范課題結構物安全健康監測課題,正在嘗試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結構安全健康監測技術是對結構物進行實時、無損和全面的損傷評估技術。它是利用實測的結構物動力響應信號,提取結構本身的參數或與結構本身參數相關的指標,并由此推斷結構損傷情況,涉及到
傳感器技術、結構動力學、信號處理技術、概率統計、神經網絡等領域。
2016年8月25日,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演示了新型光纖傳感技術,可適用于結構健康監測系統。這種技術可以使聲學發射,溫度和應變等關鍵結構參數進行自主監控,收集的信息可以用于監測裂紋,以便及時修復。
而渤海油田進行的課題是擬建立一套主動監測系統,實時獲取平臺上大型轉動設備的運行狀態及關鍵桿件的應力應變狀態等參數,通過解析不同測點數據之間的相關性和隨結構損傷變化的規律,準確評估結構物的疲勞損傷程度和剩余壽命,從而對平臺的在役狀態進行評估。
在課題完成后,將為科學評估海洋平臺在役狀態、準確預測平臺剩余壽命提供技術支持,也為提高海洋平臺的安全可靠性、提升平臺利用效率提供技術保障。
我國目前正在致力于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壯大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此項課題研究成果有利于“智慧海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