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業聚焦點】12月7日,新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詳細闡述了未來的脫貧攻堅之策,在這份逾萬字的《決定》中,“精準”概念被多次強調。脫貧事業任重道遠,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山區等偏遠地帶。這不禁讓筆者想到,我們儀表行業一直在說的農網改造升級、智能換表行動等,這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做法正是《決定》中強調的精準脫貧。
習大大在考察中說,“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今年,國家政策開始支持農村電網發展后,由于農村電網點多面廣,遍布全國各地,工程量較大等特點,各地區并沒有采取完全一致的改造步伐,而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了符合地區實情的發展戰略。
比如說在多山的省份甘肅,因為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山脈較多,很多基礎設施不能全面覆蓋,少數民族、偏遠地區和革命老區電網存在網架薄弱、供電能力不足及貧困村三相動力用電等問題較突出。針對這一現狀,國網甘肅電力制定出了涉及全省44個縣區的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新建和改造變電站7座,戶表改造3.95萬戶,投資規模達到29.19億元,確保到2016年底實現貧困村戶戶通照明電、動力電入村和貧困村戶均配電容量2千伏安的目標。
此外,國網甘肅電力承諾,10千伏及以下工程將全部用于解決甘肅省委、省政府精準扶貧貧困村的三相動力用電覆蓋問題。
有行業人士評價稱,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會優化農村電網結構,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狀況,還將帶動鋼鐵、電工制造、建筑安裝等產業穩步發展,為拉動內需、穩定增長做出積極貢獻。
除了電網以外,水也是稀缺珍貴的資源,是基礎設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2005起,國家啟動了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成為貧困地區的重要民生工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水利部考察座談會上曾強調,集中力量建設重大水利工程,像推進棚戶區改造、中西部鐵路建設一樣。這些推動建設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的舉措,在現在看來都成為精準脫貧工作的一部分。
在我國很多農村,由于原來陳舊的水管網漏水嚴重,自來水利用率不高,水中甚至還曾檢測出大腸桿菌、細菌種數超標等,針對這一情況,各地區也紛紛采取行動。水資源匱乏的河北廊坊投資5639萬元加快推進“七網一平臺”(地下水監測網、地表水監測網、取用水戶水量監測網、水功能區水質監測網、雨情監測網、墑情監測網、汛情監測網以及水務信息現代化智能管理平臺)為主要內容的水務信息現代化智能管理體系建設,在華北平原地區率先開啟了“智慧理水”模式;另一方面,重慶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所等在技術加強投入,聯合開發出的“農村飲用水安全在線監控系統關鍵技術”也已經投入應用,為重慶多家企業和單位提供技術咨詢和服務,惠及50個村鎮約兩萬人次,直接面向農村群體服務,改善農村用水環境。
有人說,未來5年,脫貧已成為舉國上下一場必須要打贏的攻堅戰。扶貧工作因為受眾群體特殊而自帶精確屬性,一直以來,儀表行業都在農村電網、水網、燃氣網等的建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隨著智能換表行動等活動的開展,居民基礎設施有所保障,生活質量提高,同時也促進扶貧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