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隨著當前國家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加強,環境監測項目已經成為了環保關注的重點,可是環境監測的道路卻困難重重,沒有想象中的簡單,因此國家不斷推出的環境監測改革和科學的監測儀器都為其發展提供了契機,并帶動相關產業前進。
國家政策支持 水質監測行業發展迅速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水污染問題也漸趨嚴重。根據國家環保部發布的《2014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423條主要河流、62座重點湖泊(水庫)的968個國控地表水監測斷面(點位)開展了水質監測,Ⅰ、Ⅱ、Ⅲ、Ⅳ、Ⅴ、劣Ⅴ類水質斷面分別占3.4%、30.4%、29.3%、20.9%、6.8%、9.2%,主要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015新環保法新增加了環境污染公共監測預警機制,對環境監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4月2日出臺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治理的投資將達2萬億元。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方案》中部署我國2020年將初步建成陸海統籌、天地一體、上下協同、信息共享的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使生態環境監測能力與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相適應。各級環境保護部門以及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海洋等部門和單位獲取的環境質量、污染源、生態狀況監測數據要實現有效集成、互聯共享。
隨著當前國家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加強,監測產業成為環保產業關注的重點,環境保護部近期不斷就環境監測改革提出新的發展方向和要求等,都為監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契機。這必將會帶動一批與此相關的行業發展,其中水質監測設備行業無疑會受益。
科學分析污染源 大氣監測系統發展加快
杭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的數據顯示,8月30日下午3點,杭州空氣質量一直為“輕度污染”,下午3點以后恢復到“良”。那么,是什么導致杭州這幾天天氣“輕度污染”,天空灰蒙蒙呢?又是大家熟悉的霧霾嗎?筆者告訴你,如果你這么認為,那你就錯了。
這幾天杭州的首要污染物,并不是引起霾的主要因素――PM2.5,而是臭氧。臭氧,尤其是近地面的臭氧,主要是由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污染物,經過一系列的光化學反應而生成的。一般是天氣越熱,臭氧濃度就越高,要等過了10月才會“安分”一點。
據環境監測儀器顯示,每年4-10月,臭氧經常會取代PM2.5,成為首要污染物。尤其是8―9月,是全年臭氧濃度最高的時候。就像昨天,臭氧成為首要污染物,而PM2.5的濃度卻大多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但是大家不要覺得不是PM2.5就沒關系,臭氧作為一種強氧化劑,對人體同樣有危害,輕者會造成咳嗽、流淚,嚴重的會造成神經中毒,頭暈頭痛、視力下降、記憶力衰退,還會加速皮膚老化、出現黑斑等。空氣中臭氧濃度的增加,還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有研究顯示,臭氧濃度增加千萬分之一,患病風險就會提高4.4%。
保障監測數據真實 監測市場才能穩步前行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要求環境保護部適度上收生態環境質量監測事權,加大環境監測數據監督檢查力度,保證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的真實性。
環境質量監測數據真實是環境保護的生命線,只有掌握真實的監測數據,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治理污染才能對癥下藥。然而,現實中,利益掣肘一直都是制約環保的重要因素。隨著環保納入政績考核和新《環保法》的實施,政府和企業的“環保動力”無疑大大增強,但在政企利益的糾葛下,環境監測卻往往聊勝于無,數據造假現象比較普遍:為逃避監管,繼續違法排放,一些企業運用技術手段,讓在線實時監測顯示實際上并未達標的排放數據;為規避環保責任,讓主要污染物排放等環保指標達標,一些地方官員指使屬下篡改監測數據和統計指標。
此次《方案》的亮點之一,就是保障監測事權的上收工作,加大環境監測數據監督檢查力度,集中整治篡改和偽造監測數據等弄虛作假和違法行為。上收監測事權后,原來的“考核誰誰監測”改為“誰考核誰監測”,將極大地壓縮篡改環境數據的可能性,有效避免監測數據受到考核評優等行政干擾,倒逼政府和企業在環保上下大力氣做實事。
以政策的扶持和科學的監測數據作為前提,同時又出臺了相關政策保障監測數據的正確性,這兩者的結合極大推動了我國監測市場的發展,伴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重視,開始對檢測儀器有了解的欲望,這一切都將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推到了一個黃金時期。
(感謝都市快報、光明日報等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