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圍內,新能源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普遍共識,甚至可能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載體——在8月4日由國網能源研究院組織召開的中國電力與能源研討會上,有關新能源發展的話題成為與會領導和專家熱議的焦點。
毋庸置疑,如何更有力地通過分布式能源及智能電網建設等各種途徑促進新能源發展,跟上世界能源轉型的腳步,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能源行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新能源或引領第三次工業革命
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被稱為21世紀的能源,世界各國都將新能源作為支撐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能源之一。不久前,美國經濟學家、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杰里米·里夫金在新書《第三次工業革命》中進一步提出,新一輪“工業革命”將是結合新能源和網絡信息技術的革命。
可見,新能源在全球能源格局變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趨重要。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現在全球能源正處于轉型時期,就是要推動化石能源向未來的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轉變,這可能需要50~100年的時間。
許多歐洲發達國家都提出了能源轉型的目標:丹麥提出,到2050年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德國也計劃,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電力消耗總量的80%;在英國,1.6億千瓦左右的總裝機容量中,有2900萬千瓦風電、2500萬千瓦光伏發電,新能源已占總裝機容量近三分之一。
史立山認為,我國仍處于發展中階段,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同樣會滯后一些。“但是,我們必須要主動去適應全球性能源轉型的變化,否則,我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將越拉越大。”
分布式或破解新能源消納難題
根據國網能源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2年《中國新能源發電分析報告》,近年來,我國新能源發電發展勢頭強勁,成就斐然。截至2011年底,我國并網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及其它新能源裝機容量達到5409萬千瓦,同比增長47.4%,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5.1%。
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勢頭下,新能源發電也同時遇到了并網、消納等多種難題。如何破解?發展分布式能源成為當前熱議的一個方向。在開發新能源用戶端市場,實現用戶側自發自用、就地消納等方面,分布式能源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副司長衛新華認為,分布式能源的發展對我國未來,乃至世界能源的生產格局和消費格局都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現代能源技術的發展也為分布式能源提供了一個支撐。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孝信對分布式能源發展做了更為具體的構想。他表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都可以有分布式,我國應該對分布式能源給予足夠重視,同時也要從我國國情出發發展分布式。
“從電源來講,應該是集中式的骨干電源和分布式電源相結合。從電網來說,需要大規模的骨干電網和地方電網、微電網相結合。這種電網模式我認為可以稱為第三代電網,是中國未來幾十年的趨勢。”周孝信說。
智能電網建設需實現多方受益
在促進新能源并網方面,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的智能電網被寄以厚望。
2011年3月,我國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要推進智能電網建設,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到2015年,將形成堅強智能電網運行控制和雙向互動服務體系,基本實現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友好接入和協調控制。
南方電網公司也大力發展智能電網技術,支持新能源、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等新技術發展并已列入其“十二五”發展規劃戰略中。
如何使智能電網建設更好地服務我國能源發展?周孝信認為,我國未來智能電網要實現多方受益。一方面是國家和社會受益,通過智能電網建設解決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問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是百姓受益,在增強電網安全性的同時,還應該通過分時電價等手段,讓老百姓得到實惠;此外,對電網公司建設智能電網也要有響應補償機制。只有讓大家都受益,智能電網才能做到可持續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