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移動終端等設備的發展,全球半導體代工行業也進入了一個相對快速的發展階段。但繁榮或許并不屬于半導體代工領域的每個企業。日前,臺灣半導體大戶聯電(UMC)就宣布將出售10%的股份。從曝光的頻率來看,剛剛獨立的GLOBALFOUNDRIES以及臺積電顯然是行業的贏家,而傳統大戶臺聯電則顯得過于安靜,此次出售股份的行為也許預示著臺聯電近期面臨著比較大的資金壓力。
聯電CEO孫世偉對記者表示:“我們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放10%的聯電股權,也歡迎戰略合作伙伴。此舉并不是出于財務目的,的確是為了尋求戰略合作。”
前段時間,臺聯電公布了2012年第二季度的財報,報告顯示在過去的一個季度中,臺聯電實現營收276.2億新臺幣,環比增長16.2%,同比下降1.9%。稅后凈利潤29.9億新臺幣,毛利率24.4%,營業凈利潤為11.5%。雖然臺聯電的業績表現超出了分析師的預期,但相對于營業額超千億新臺幣,利潤超400億新臺幣的臺積電來說,聯電的弱小顯而易見。
現在,代工產業也在悄然變化,晶圓廠獨自維持異常艱難,代工廠與客戶之間的合作日益緊密,特別是在初期階段就必須開始聯合投資。代工廠要根據客戶需求開發新工藝,客戶則在設計芯片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所有工藝細節。
如果有高通這樣的巨頭持有聯電一定股份,并且保證穩定的投入,無疑能帶來更大、更持久的發展動力。
孫世偉也表示:“產業形式正在發生急劇變化……根本性的供應鏈合作關系越來越重要,所以我們非常歡迎合作,歡迎任何探討,但必須能幫助聯電在技術或者商業上取得術戰略優勢。”
隨著產業格局的變化,上有半導體代工工廠的境況也可謂是喜憂參半。作為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象征,很多半導體企業可以獲得來自政府的直接或間接投資,但如果一個國家有多家半導體代工企業,那么相對弱勢的企業則很難得到來自政府的鼎力支持。另一方面,半導體代工行業是一項前期投資非常巨大且投資回報周期相對較長的行業,資金鏈是否健康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繼續生存下去。而臺聯電的則很可能是半導體行業相對弱勢企業的一個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