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在“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成果展覽會”和“兩化”融合水平評估、試點示范重點項目的典型引路和帶動下,我國工業各行業“兩化”融合向更深度拓展,大型企業普遍開展了信息系統綜合集成和產業鏈協同應用,智能技術和智能制造初步發展,工業電子和工業軟件蓬勃發展,信息化應用不斷創新。展望下半年,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對“兩化”融合的需求日益強烈,各行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積極性更高,智能制造將進一步發展,電子商務服務業、工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支撐“兩化”深度融合能力進一步增強。
上半年綜述
基本情況
1.信息系統綜合集成應用步伐加快
信息系統綜合集成是“兩化”深度融合的重點。據統計,2012年上半年,約50%以上的大型企業著手跨系統跨平臺的信息系統集成,一些行業龍頭企業加快了ERP、SCM、電子商務等系統的集成應用。截至2012年6月,61家重點鋼鐵企業均已開始對信息系統進行綜合集成1,約30家企業建立起了產供銷一體化信息系統;60%以上的大型有色金屬企業建立起了綜合信息管理平臺,一些企業建立了MES、SCM系統2;石油化工全行業ERP應用率已達70%,部分企業使用了MES3;超過80%的大型汽車企業已應用CRM、SCM;一些機械大型企業集成應用CAD/CAM/CAPP/CAE,初步實現了設計制造一體化4,如表1所示。
2.智能制造在原材料、裝備制造和消費品行業初步展開
2012年上半年,智能制造在一些集中度較高的工業領域,如原材料、裝備制造和消費品行業,得到初步發展。基于網絡、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PLM)的智能制造模式普遍受到企業重視。在裝備制造業,MES普及率較高, SCM和CRM普及率逐漸提升(參見圖1),智能化供應鏈系統初步形成,遠程控制、遠程維護初步應用。在原材料行業,很多企業正計劃將ERP、MES和電子商務集成,形成智能管理系統,有的企業嘗試進行精益生產。在消費品行業,大型企業已著手ERP、MES以及電子商務的總集成。
3.大型企業信息化加快向產業鏈協同應用演進
產業鏈協同應用正成為大型企業實現智能化、柔性化生產方式的重要途徑。2012年上半年,許多大型汽車、鋼鐵企業在內部集成的基礎上,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開展企業間的產業鏈協同應用。長安汽車建立了供應商在線管理平臺,供汽車零部件廠商接入使用。東風商用汽車構建了供應商協同交互平臺,實現了供應商與制造商在生產、供應、物流、采購等信息的實時交互,使企業內部協同專項全產業鏈協同(參見圖2)。河北鋼鐵正積極與中國五礦、中鐵物總、中國中鋼等大客戶進行系統對接,旨在實現鋼鐵生產上下游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協同。
4.工業電子和工業軟件支撐兩化融合的能力明顯增強
我國工業電子和工業軟件面向應用需求,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物質裝備和技術支撐能力明顯增強。2011年我國汽車電子產品銷售額超過2700億元,其中,電子產品占到整車成本的50%以上;金切機床行業工業總產值超過1472億元,金切機床產量超過87萬臺,其中數控機床產量超過26萬臺。圍繞工業產品研發設計、流程控制、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環節,CAD/CA/ CIMS、MES、PLM、過程控制系統、企業管理等軟件研發和應用快速增長,2011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達到616.34億元。
存在問題
1.“兩化”融合評價指標體系亟需加快完善
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是量化、評估“兩化”融合深度、水平和效益的依據。2012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對18個重點行業開展了“兩化”融合評估,但這些評估仍然是分行業進行的,無法進行行業間的對比;同時開展的區域“兩化”融合評估試點,是對區域“兩化”融合評估指標體系的初步探索,若要實現較大范圍或全國性的區域間對比,還需要進一步開展區域性“兩化”融合評估實踐,完善評估指標體系。缺乏“兩化”融合的統計、監測、評估體系,尚未形成有效的分析、考核和決策依據,這是2012年下半年需要特別予以重視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2.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和協同應用亟待提高
缺乏集成與協同,是我國工業行業“兩化”融合進一步深化面臨的主要問題。據對機械、汽車、鋼鐵等七個行業“兩化”融合評估結果顯示,43%的企業處于信息化局部覆蓋階段。即便是在信息化發展水平最高的鋼鐵和汽車行業,其集成應用也普遍局限于集團或企業內部,圍繞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間的系統集成仍處于起步階段。而國際一流的鋼鐵、汽車企業的供應鏈協同應用已達到很高水平。日本三菱商事構建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與上游的鋼廠、下游客戶、下屬的加工中心以及鋼鐵銷售商的ERP系統相連,實現了全程供應鏈的數據共享。汽車供應鏈協同平臺COVISINT,聯結了3萬余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年交易額突破2500億美元5。
3.工控系統信息安全形勢更加嚴峻
我國主要工業行業已廣泛應用工業控制系統。據統計,在石油化工、鋼鐵行業等領域,60%以上的大中型企業通過采用PLC、DCS、成套工業控制機等手段實現了基礎自動化,40%以上的大型企業采用生產過程控制系統、工藝控制數學模型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了生產過程自動化。在這些企業中,80%以上的大型工控系統采用國外產品。工控系統的漏洞和后門基本不可控,致使信息泄露不僅無法避免,而且易遭受攻擊。2012年上半年,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大量應用于工業生產,工控系統越來越多地與互聯網等公共網絡連接,不可避免地出現病毒、木馬等向工控系統擴散的情形。工控系統的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
下半年分析預測
評估引導“兩化”深度融合的效應將逐漸顯現
開展評估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依據。2012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同時開展了行業和區域"兩化"融合評估工作。行業"兩化"融合評估選擇了18個行業,區域"兩化"融合評估以上海市、江蘇省等6個省市作為試點。行業和區域"兩化"融合評估工作的開展,將為行業之間、區域之間"兩化"融合水平和效益對比分析奠定基礎,將進一步促進"兩化"融合推進工作的體系化和規范化,有助于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把握"兩化"融合發展總體現狀、趨勢和規律,有利于政府主管部門部署任務、考核績效和引導企業科學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試點示范推動“兩化”深度融合步伐進一步加快
典型引路、試點示范是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有效方法。2012年上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圍繞信息化綜合集成創新、產品信息化和服務型制造、面向產業服務與行業管理的信息化服務,繼續支持“兩化”深度融合試點示范重點項目,對于引領企業“兩化”深度融合將具有較強示范作用。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籌備舉辦了“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成果展覽會”,全面總結了“兩化”融合取得的成果,向全社會推廣了許多典型經驗和做法,將對下半年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指明方向。2012年下半年,全國各地“兩化”融合試點示范將廣泛開展,成功經驗和做法將在更大范圍內擴散,企業信息化普及率將進一步提高(參見表3)。
智能制造將在工業行業廣泛展開
互聯網技術、新型感知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智能制造技術在工業生產、設備管理、環保監測、能源管理、安全生產等領域的廣泛應用,智能制造將在工業各行業全面展開。2012年下半年,機械、鋼鐵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步伐加快,加大了對高檔數控機床、智能控制系統、精密和智能儀器儀表的需求;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汽車產業發展迅猛,也加大了對智能、高檔數控機床的需求;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對智能化、精密化、綠色化智能制造裝備的需求,這些都為智能制造技術和智能制造裝備產業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如圖4所示)。反過來,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又進一步為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提供強有力的物質和技術支撐。
工業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業將呈現快速增長勢頭
“兩化"深度融合將推動工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高速增長。2011年,我國嵌入式軟件和信息系統集成服務收入分別達到2805億元和3921億元,比2010年高15.8%和28.4%,預計2012年將達到4770億元和8180億元(圖5)。裝備工業對高端信息技術需求強烈,將進一步推動工業控制和工業軟件快速發展。2009 -2011年,我國運行中的工業機器人從3.68萬臺增加至4.85萬臺,年均增長31.8%,預計2012年將達到6.04萬臺6,我國汽車行業每萬名工人所配備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將超過110臺。由此表明,我國裝備工業數控技術水平正不斷提高,將持續帶動工業軟件市場需求空間,預計2012年產業規模將達到739億元,其中,生產控制類工業軟件、協同集成類工業軟件和嵌入工業裝備內部的軟件規模將呈現線性增長勢頭。
電子商務服務業將提升“兩化”融合支撐能力
隨著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2012年下半年,電子商務服務業將迎來突破發展的歷史機遇期:一是通信網絡服務、信用認證服務、網上支付服務、物流服務等電子商務支撐服務業將爆發式增長。2011年,我國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超過1.7萬億元,預計2012年將超過2.4萬億元(參見圖6)。二是電子商務云和技術外包服務業發展迅猛。為滿足電子商務產業鏈上企業應用需求,電信運營商、軟件供應商、系統集成商正在構建基于云計算的公共服務平臺,大力推廣電子商務云產品、云服務和技術外包服務。三是全產業鏈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將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突破口,特別是基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全程電子商務模式,將成為推動生產企業與上游供應商、下游分銷商和客戶實現業務協同的重要手段。
政策措施建議
(一)加快完善相關標準規范
一是全面開展“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工作,研究制定“兩化”融合評估規范國家標準,開展企業“兩化”融合水平等級認定工作。二是加快組織大型企業、行業組織研究制定適合行業特點的“兩化”融合技術標準規范。如能源管理系統技術規范、企業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技術規范、數據中心技術規范等。三是加強電子商務標準建設,規范電子商務信息發布、信用服務、網上交易、電子支付、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糾紛處理等服務。四是加快制定物流行業標準,開展相關應用標準的調查、復審、修訂,推動物流企業提高物流信息管理水平。
(二)加強工控系統信息安全防控能力
一是加大自主知識產權工控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結合重大科技專項、電子發展基金、共性關鍵技術等專項的實施,重點支持國產工控芯片、工控操作系統、系統集成技術以及安全防護技術。二是建立工業控制系統安全測評檢查和漏洞發布制度,加強對重點領域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結合行業實際制定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三是加強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管理,加強信息安全防控與測評,針對大型工控系統加強連接管理、組網管理、配置管理、設備選擇與升級管理、數據管理、應急管理等。
(三)深入開展“兩化”融合深度行活動
一是結合工業技術改造和國家新型工業化基地建設,遴選一批信息化應用廣泛、集成應用水平高、模式創新突出、信息化驅動企業發展戰略轉型的代表企業,加強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使“兩化”融合不斷走向深入。二是圍繞信息系統綜合集成和產業鏈協同應用、產品信息化和服務型制造、面向產業服務與行業管理的信息化服務,繼續開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重點項目,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三是召開軟件企業、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與工業企業的合作對接會,溝通供需,創造交流合作機會。四是鼓勵和支持地方開展試點示范,加強經驗交流和培訓宣傳。
(四)研究制定智能制造促進工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
一是加快制造過程智能化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面向我國工業產品設計、柔性制造、網絡化制造、智能制造的需求,支持制造過程智能化技術與裝備研發,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流程工業的核心工藝和成套裝備等,提升制造過程智能化水平。二是開展系統集成與智能制造重大示范應用,推動智能化高端裝備、制造過程智能化、基礎技術與部件在工業各行業中的示范應用,組織建立一批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試驗區、示范基地和高水平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促進智能制造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三是組織實施重點企業智能制造樣板工程,以大企業帶動作用和示范效應推動智能制造全面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