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經濟的命脈為工業,工業的命脈為機械,機械的命脈則由小型PLC掌控。中國小PLC市場的格局,看似穩定,但是變革的動力是充足的。
小型PLC之于工業的意義:
如果我們把工業進行粗略的切分,大體可以分為三類:一為原料獲取與加工,譬如電力、油氣、化工、水泥、造紙等;二為機械制造,譬如紡織機械、包裝機械、電梯、塑料機械等,三為最終消費品的生產,譬如服裝生產、食品加工、建筑施工等。
其中機械制造是最重要的鼎足之一,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制造業的主角。雖然在個體上比不得原料產業或基礎設施動輒就可稱為宏大甚至偉大的工程,但勝在數量和品類眾多,其在工業鏈條中的意義、實際的產值貢獻和提供的就業崗位,甚至比前者要更大。
許多象征意義的中國印象都來自于這個產業,譬如“中國制造”中所蘊含的低價或者低質,“勞動密集產業”所指的勞動力便宜和低自動化水平等。而這些印象的逐步提升和改變,也都源于機械制造業的提升。機械不斷由低端向高端演進,同時數量也不斷加大,意味著產品品質的進一步提升以及更高的技術程度。
中國工業的核心變革,并不在于更多的基礎設施和大項目的投入,而在于這些眾多甚至有些草根的制造業的進步。
從技術上判斷機械制造的水平,一方面是機械件的設計和加工水平,另一方面則是其自動化的程度,傳動和運動控制能否達到設計水平,人機界面是否友好和靈活,等等,而這一切,都需要有一個核心的、高性能的、穩定的計算和處理中樞,即PLC——可編程控制器,工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控制器。而在機械中使用的,80%以上是小型PLC。
經濟的命脈為工業,工業的命脈為機械,機械的命脈則由小型PLC掌控。
2011年中國的小型PLC市場銷售額約為27.3億(去稅)。
小型PLC的市場格局:
小型PLC的技術源流主要分為兩派,日系和歐系。前者以三菱和歐姆龍為代表,后者則以西門子為首。
從進入中國的時間看,日系占優。最早占據市場的是光洋(Koyo),二十年前風光一時,但在中國的經營并沒有跟上步伐。逐漸份額被三菱歐姆龍所取代。地點則以華南為中心,伴隨著輕工業的發展,以日系設計主的原型機械不斷引進,三菱歐姆龍的產品也不斷源源不斷從香港進口而來。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自動化巨頭西門子在中國的根植和經營不斷深化,其代表性的小型PLC產品,S7-200逐漸現露頭角。不斷獲得用戶,尤其是大型OEM的青睞。
到今天為止,從金額上看,西門子在小型PLC市場占據第一位,份額略超過30%。三菱僅隨其后,約為四分之一。歐姆龍在11%強,臺達則略過8%。
從份額上講,也可以看到,在兩大流派的競爭縫隙中,也有新的品牌誕生發展。最為典型即是臺達。其研發生產PLC不過十年,從技術上看主要跟隨日系風格。但優勢的價格定位,基本過關的品質,加上到位的售前技術支持(這需要較低的人力成本才能支撐)和變頻器已經形成客戶基礎和市場認知。使得其飛快的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席之地。而且,如果不看金額,而僅從臺套(CPU數量)來看,臺達已經和西門子、三菱等大廠處在一個數量級,其市場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
另外需要描述的本土廠商的發展,盡管還不能稱為成氣候,但是一些力量已經在醞釀之中。大約有10-15家本地公司已經推出了小PLC產品。其流派也大約分為三到四種。一類是生產與大廠,譬如西門子,兼容的外圍模塊產品,伴隨著量的積累,也開始逐漸仿制PLC本體。二類則是生產其他FA產品的公司,譬如變頻器或HMI廠商,通過在多年經營或者上市或取得資金和經驗,開始逐漸完善FA產品線,小PLC無疑是關鍵一坎。三類則是過程領域的自動化大廠,其已經在DCS領域取得了相當成功,業務拓展使其試水小PLC市場。四類則是一些原發性的控制器廠商,從某些行業定制的工業控制器出發,嘗試開發PLC類的通用工業控制器平臺。但無論是哪一類,或者研發力量不足、或者制造水平不過關、或者缺乏OEM市場營銷的經驗和渠道,現在能夠在市場份額上得以體現,還沒有。潛龍在淵,其時未到。
市場需求和格局的變化
中國的機械市場在不斷成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品也從原始的無自動化或低自動化狀態向較為基礎的自動化程度發展。而市場競爭的烈度則從未低落,對價格和服務的要求與日俱增。
需求決定供給。生意機會必然是被追逐的,而追逐之中產生的競爭則是進步的基本動力。中國小PLC市場的格局,看似穩定,但是變革的動力是充足的。
這種變動,大約有兩個可能性,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剛才已經提到,有臺達的突破在前,十余家本土企業的努力在后。但現在看來,臺達更進一步,相當困難,本土企業的成長,仍然需要醞釀。這股力量還處在蓄勢之中,三五年內無法改變市場格局。
而自上而下的進攻,在前幾年,也乏可圈點之處。首先是日系,保守的經營風格加上不錯的份額帶來的安樂感,使其在中國的經營停滯不前。過去三年,三菱的FX3G和歐姆龍的CP1L,都有些針對低端市場的意思,但是相應的推廣卻并不給力,并沒有能夠從老產品線那里爭奪到更多的資源投入,市場的反應自然也平平。從確保公司原有產品線的市場銷售額以及在中國經營的利潤來看,這是正確的,但從長期的市場發展和戰略層面看,卻是失鹿之策。
作為自動化巨頭,西門子,在中國的經營卻是相當接地氣。對中國市場的認知和戰略判斷是相當深刻的。反應在舉措上,也往往是領先和激進的代表。首先是本土化生產。以S7-200CN取代S7-200。此舉一出,天下嘩然,競爭對手自然貶損其破壞價格規則,而在西門子內部,也有自亂陣腳的聲音。不過從市場的現實反饋看,幾年下來,無疑證明了這一行動的正確——西門子成功從三菱手中奪取了市場第一的位置,并且增長勢頭不減。
市場的需求已經明確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更加苛刻的性價比要求。在功能上,要適應中國制造水平的上升,對傳動和運動控制的需求要有充分的滿足。在價格上,則必須緊跟,甚至敢于領先這種下行趨勢。
S7-200 SMART應運而生。這是一款基本依托本地力量(西門子南京廠)研發的產品,其功能設計,貼近客戶的現實需求;做工精致耐用;而成本則有良好的控制。雖然產品剛剛發布,但是如果熟知目前小PLC市場的格局,則能夠預感到這款產品所蘊含的對OEM客戶的強勁吸引力和西門子的戰略野心。
小型PLC市場充滿傳奇性的產品, S7-200,FX等等,在自動化工程師心中的如碑如鑒。市場的快速發展,則束緊了這些傳奇產品的命運,或被淘汰,或者進化。從具體的做法看,以一款成熟的產品為基礎平臺,進行較為徹底的本土研發改進,形成一種能夠承上,但更加需要啟下的產品,是廠商的最佳選擇,也是市場的選擇。
在過去9個月間,經濟形勢急轉直下,其冷卻程度,超乎想象,甚至有很多人開始懷疑中國經濟的遠期未來。但如果能夠更加關注中國經濟的本質,不談達成發達國家水平,僅僅是實現小康水平之發展,以及相應的城市化進程。其發展空間未變,依然巨大,其發展動力未變,民心使然。這些基本要素的存在,決定了中國經濟的長期利好,走出陰影也僅僅是時間問題,甚至可以預測走出陰影的速度會快于其他國家。中國,仍然是最值得投資的新興市場。
市場的冷卻,驅使經營者采取保守策略。這對S7-200 SMART此類戰略性新品的推出是不利的。戰略性的產品,必須輔助以戰略性的推廣投入,才能取得戰略性的市場結果。
英雄已出,但能否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