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儲能”被寫進“十二五”規劃,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政府和企業紛紛將儲能寫入發展規劃。有國外學者表示,雖然轉型成本很高,但現在卻是企業進軍中國儲能行業最好的時機.
國內外企業紛紛進入
隨著我國堅定智能電網的建設,風電、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利用和儲能行業的發展正在被凸顯。自“儲能”被寫進“十二五”規劃,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政府和企業紛紛將儲能寫入發展規劃。除了南方電網和國電集團等國內企業試圖在儲能行業大展宏圖外,許多像伊頓、江森自控這樣的跨國企業也在積極尋找機會。政府方面則正在研究制定產業指導、技術與知識產權合作等方面的系列規則,將為跨國公司參與中國新能源行業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完備的制度框架。
“以儲能行業為例,雖然轉型成本很高,但現在卻是企業進軍中國儲能行業最好的時機。”英國伯明翰大學副校長理查德·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智能電網帶來的商機
國家正在大力發展的以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能電網,不僅給新能源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也給儲能行業等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然而,以特高壓輸電項目為重要部分的智能電網提出以來,曾不斷遭遇業界質疑, 業界紛紛憂心國家電網是否會因為智能電網而進一步壟斷市場。
不過理查德認為,其實每個國家都面臨智能電網的一些問題,但智能電網比較適合在中國發展。歐洲因為競爭力大,很難集齊足夠的資金集中投在電網上;而在中國,因為所謂的壟斷化,反而可以集中資金和精力去做智能電網,用整體的計算機來監控所有的這些電網,當然電腦的安全問題現在還沒有很好地解決,對于政府來講,他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要考慮的就是這個系統的安全問題。
智能電網除了其壟斷性和安全性的爭議外,新能源大規模并網的問題也在凸顯。
伊頓中國區總裁尚爾兵指出,作為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性規劃建議,第十二個五年計劃與往年有所不同。在“十二五”規劃中,國家制定了多項城市發展目標,并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尋求“積極穩健的城市化”發展道路列為城市發展的重點,同時,“十二五”規劃還確定了七大既能推動國民經濟穩健發展,又能減少對非環境友好型產業及化石燃料依賴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尚爾兵說。
不過新能源的發展卻遭遇著并網的苦惱。
近幾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迅猛增長,但電網“棄風”現象卻越來越嚴重。國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關于加強風電并網和消納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中稱,2011年度,全國風電棄風限電總量超過了100億千瓦時,風力資源發達的西北地區,風電利用小時數甚至落后于全國大部分地區。大量的棄風限電嚴重影響了風電場的運行。
發電功率不穩定導致并網困難,是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都存在的難題。而這個難題則將電力儲存產業推到了歷史舞臺的中央。
規模化儲能技術欠缺
作為智能電網、分布式發電、微網、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環節,儲能產業正成為新能源領域投資的熱點之一,也是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計劃2020年將要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性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作為重要任務,這在我國尚屬首次。政府是讓鼓勵新能源發展、改善能源消耗和使用效率成為同樣重要的能源政策。
6月15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在第二屆北京國際儲能大會上指出:“儲能科學與技術對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節能意義重大。”
“預計儲能這塊接下來將在全球有很大的增長,但目前我們并沒有把能源儲備放在實處,我們可以很好地生產出能源,卻不能很好地儲存能源。”理查德說,消費者和生產能源系統的基地,需要能源儲蓄來連接起來。大壩就是一個很好的儲能方式,當不需要水的時候,把水儲存起來,需要水的時候,再把儲存起來的水釋放出來。“電池和大壩有著同樣的作用。”
正如理查德所言,儲能技術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但目前全世界都沒有足夠的技術實現規模化儲能。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風電儲能示范項目達幾十個,但真正上規模、達兆瓦級的僅有國網的張北項目和南網的儲能示范項目。其中,南網的儲能示范項目為10兆瓦,張北項目為20兆瓦。
理查德認為儲能技術和任何新技術一樣,在早期發展時都會有一定風險,但如果投資儲能領域,商業回報率將是挺大的。“雖然會有風險,但中國應該早些推廣儲能產業,因為能源結構轉型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果現在不愿付出代價,將來可能花費比現在十倍多的資金去做它。 ”理查德說。
在尚爾兵看來,節能和儲能同樣的重要和充滿前景。
有關數據顯示,在全球IT總能耗中,數據中心就占到了40%。數據中心的耗電量約占美國電力消耗總量的2%,全世界總量的1.3%。2011年中國數據中心能耗占全國能源耗電總量的5%。
“以我們開發的綠色數據中心解決方案為例,其已經應用于通信、醫院、銀行、機場等,幫助數據中心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尚爾兵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