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征是通過傳感器等方式獲取物理世界的各種信息,從而提升對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實現智能化的決策和控制。我國政府對物聯網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早在1999年中國科學院就開始研究傳感網;2009年,溫家寶總理做出指示,要在無錫建立中國的“感知中國”中心;2010年,國務院將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總之,國家重視發展物聯網,給予很強的政策支持力度。
物聯網在制造業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物聯網在制造業領域,主要是通過RFID、儀器儀表、工業控制等技術實現對工業全流程的“泛在感知”,并以此為基礎實施優化控制,來達到提高產品質量和節能降耗的目標。通過以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領域革命技術來改造傳統制造業,是我國制造業升級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由之路,物聯網的發展將極大的促進制造業“兩化融合”的發展。
物聯網在制造業的“兩化融合”可以從以下4個角度來進行理解:
生產自動化:將物聯網技術融入制造業生產,如工業控制技術、柔性制造、數字化工藝生產線等;
產品智能化:在制造業產品中采用物聯網技術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如智能家電、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等;
管理精細化: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采用物聯網技術,如制造執行系統MES、產品追溯、安全生產的應用;
產業先進化:制造業產業和物聯網技術融合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
生產自動化
將物聯網技術融入制造過程的各個環節,借助模擬專家的智能活動,取代或延伸制造環境中人的部分手工和腦力勞動,以達到最佳生產狀態。通過應用整合信息系統、人機界面設備(PLC觸摸屏)、數控機床、機器人、PDA、條碼采集器、傳感器、I/O、DCS、RFID、LED生產看板等多類軟硬件的綜合智能化系統,實現布置在生產現場的專用設備對從原材料上線到成品入庫的生產過程進行實時數據采集、控制和監控。同時,智能制造系統實時接受來自ERP系統的工單、BOM、制程、供貨方、庫存、制造指令等信息,同時把生產方法、人員指令、制造指令等下達給人員、設備等控制層,再實時把生產結果、人員反饋、設備操作狀態與結果、庫存狀況、質量狀況等動態地反饋給決策層。
產品智能化
利用傳感技術、工業控制技術及其他先進技術嵌入傳統產品和服務,增強產品的智能性、網絡性和溝通性,從而形成先進制造產品。所謂智能性,指產品自己會“思考”,會做出正確判斷并執行任務。比如智能冰箱能根據商品的條形碼來識別食品,提醒你每天所需飲用的食品,商品是否快過保質期等;所謂網絡性,指產品之間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聯系。比如智能電表可以同智能家電形成網絡,自動分析各種家電的用電量和用電規律,從而對用電進行智能分配;所謂溝通性,指產品和人的主動的交流,形成互動。比如電子寵物可感知主人的情緒,根據判斷用不同的溝通方式取悅主人。
管理精細化
以RFID等物聯網技術應用為重點,提高企業包括產品設計、生產制造、采購、市場開拓、銷售和服務支持等環節的智能化水平,從而極大提高管理水平。
將RFID技術應用于每件產品上,即可實現整個生產、銷售過程實現可追溯管理。在工廠車間的每一道工序都設有一個RFID讀寫器,并配備相應的中間件系統,聯入互聯網。這樣,在半成品的裝配、加工、轉運以及成品裝配和再加工、轉運和包裝過程中,當產品流轉到某個生產環節的RFID讀寫器時,RFID讀寫器在有效的讀取范圍內就會檢測到編碼的存在。EPC代碼將成為產品的唯一標識,以此編碼為索引就能實時地在RFID系統網絡中查詢和更新產品的數據信息。基于這樣的平臺,生產操作員或公司管理人員在辦公室就可以對整個生產現場和流通環節進行很好的掌握,實現動態、高效管理。
產業先進化
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是一種高附加值、高增長、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社會經濟發展手段,通過與傳統制造業相互融合,可以加快產業不斷優化升級。首先,物聯網可以促進制造業企業節能降耗,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其次,推動制造業產業衍生,培育新興產業,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最后,推進制造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企業技術改造等環節兩化融合,提高智能化和大規模定制化生產能力,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實現精細管理、精益生產、敏捷制造,實現制造業產業優化升級。
中國制造業經過這些年的信息化發展,已經由初期的MIS到ERP、CRM、SCM,從CAD/CAM到CAPP、PLM,初步達到一定的規模。制造業從以往的產品競爭,到現今的服務競爭,而物聯網的引入又將引發技術的競爭,進而引發產業的升級優化。物聯網在制造業無論是生產過程性能控制、故障診斷還是節能減排、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都將帶來的新的發展。物聯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是對制造業“兩化融合”的又一次升級換代,能提升企業競爭力,使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國際競爭中。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必將引發制造業行業一場新的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