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到2015年,廣東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廣東省《關于加快我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已經印發,《意見》提出提出將“培育10家以上環保企業上市,建立20家省級以上環保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及工程技術中心,形成10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環保骨干企業。
“到2015年,廣東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南方日報記者昨日從廣東省政府網站獲悉,《關于加快我省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已經印發。《意見》除了明確上述環保產值目標外,還提出“培育10家以上環保企業上市,建立20家省級以上環保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及工程技術中心,形成10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環保骨干企業。”
自去年底以來,環保產業發展就頻頻得到高層重視。省委書記汪洋在去年12月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建立環保產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機制,扶持引導環保產業健康發展,著重提升環保產業規模經濟水平。隨后,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下稱(決定))中也提出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動清潔能源使用、廢舊資源綜合利用、環境服務、新型環保材料等環保技術(產業)發展。”
抓手
綠色低碳為龍頭重點發展四大領域
有關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照廣東GDP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環保產業產值將占全省GDP的7.4%。而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的《決定》,“到2015年,全社會環保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3%作為環保投入也達2010億。上述投入和產值在世界中等發達地區里也屬中上水平。
《意見》明確了我省環保產業的四大發展領域,包括綠色低碳發展領域、污染防治技術與裝備領域、環境監測與環保材料領域與環境服務業領域。
其中,綠色低碳發展被列入首位提及,包括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核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無碳技術與裝備,著力發展電力、冶金、石油、化工、陶瓷、水泥、印染、造紙等重點行業減碳技術與裝備,引導發展碳捕獲與埋存技術與裝備。此外,在循環經濟上,對符合“3R”(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原則、包括重污染行業的清潔生產技術與裝備重點發展。
省有關部門專家分析認為,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和首批低碳試點省,廣東面臨的節能與污染物減排存量空間已經有限,而國家下達我省“十二五”節能任務比“十一五”期間高2個百分點,形勢異常嚴峻。要推進“十二五”時期的減排工作,重污染高能耗行業的減排技術與設備能否跟上十分關鍵。此外,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也是世界研究多年的重點領域,自然也成為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
據了解,我省的電力、造紙、水泥已經進行了多年落后產能淘汰工作,電力、水泥、建材等高排放行業都相繼出臺了“十二五”減排目標。而省環保廳透露,今年,全省完成3000個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項目,其中全省水泥企業全部安裝高效除塵設備,珠三角在役30萬千瓦以上燃煤火電機組全部完成降氮脫硝設施改造,電鍍行業的排放監測也進一步收緊。“相關環保產業的發展,將為未來幾年廣東龐大的減排需求提供硬件與技術的支撐。另外,廣東的核電發展較快,但太陽能與生物質在低碳的貢獻上還有待提高。”
路徑
彌補環保裝備與服務業短板
助力治污
除了為低碳發展鋪路之外,“十二五”時期,我省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還瞄準了目前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
據《意見》透露,在污染防治技術方面,重點發展與水污染防治有關的制革、印染、線路板、電鍍、化工、畜禽養殖等重污染行業廢水處理與再生循環回用技術與裝備,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重點發展煙氣脫硫脫硝、高效除塵、工業有機廢氣治理等技術與裝備,著力發展大氣復合污染防治和機動車尾氣凈化等技術與裝備。
在環境監測與環保材料領域,《意見》要求重點發展污染源在線監測及重金屬快速檢測技術與裝備,以及高性能的環保藥劑和材料。在環保服務業方面,重點發展環境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等咨詢服務,著力發展污染防治技術咨詢服務,并建立完善面向環保產業的技術推廣、管理咨詢、融資擔保、人才培訓、市場拓展等專業中介服務市場體系。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趙細康表示,污染防治、環境監測與環保服務業這三方面重點發展都非常有必要,可謂切中了廣東環保產業目前發展的短板,而市場需求也非常大。
趙細康特別指出,環保產業發展這次突破性地提到了“環保服務業”,以往這常常被忽視。“廣東一直存在企業有環保改造需求,卻找不到信息,技術供應商又長期與潛在客戶對接不上的尷尬。廣東在環保咨詢、環境監測評價、環保技術引進與交流等方面同樣大有可為。”
前景
珠三角或成環保技術搖籃
社會資本有盼頭
為了實現“培育10家以上環保企業上市,形成100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環保骨干企業”的目標,《意見》提出制訂我省環保產業聚集區及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聚集我省環保產業優勢資源,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形成以環保技術研發和總部基地為核心的產業聚集帶,在東西北地區形成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特色的產業聚集帶。
《意見》支持相關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較為完整、產業結構比較健全的環保產業集群。統籌規劃,依托各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循環經濟工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基地等平臺,在特色環保產業相對集中的區域,重點培育建設一批集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工程建設和運營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環保產業集聚示范區和試點基地。
專家們認為,加大環保產業園區的建設,這能進一步發揮這些新興產業集群的規模效應、循環經濟效應,形成產業內適度集中、企業間充分競爭和協調發展的格局。省環保部門專家指出,事實上,無論排污治污,還是環保技術研發,集聚發展更有利于節省處理成本與物流費用,形成產業鏈。
為保障環保產業順利發展,《意見》透露,廣東加大財政對環保產業發展的投入。
此外,廣東還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投入環保產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環保企業的支持力度,拓展適合環保產業發展的融資方式和配套服務。
觀察
2000億投入催生5000億蛋糕
產業手段讓環保與GDP比翼齊飛
一直以來,以行政命令與控制為主的直接管理,也就是執法人員常說的“關停并轉”,是我國環境保護的最主要形式。隨著減排環保需求的增加,與市場結合的產業經濟手段,以及側重溝通和協調的環保服務業,已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新趨勢,也成為環境保護方式的有力補充,其優勢是更加柔性靈活、更加有利于經濟效益提升。
環保產業的地位,從下列數據的比較可見一斑。到2015年,廣東省的環保產業產值將達5000億,而對照廣東“十二五”規劃,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以上,到2015年約6.7萬億元,也就是說,環保產業產值將占全省GDP7.4%。根據廣東制定的目標,“到2015年,全社會環保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以上”,3%作為環保投入即達2010億,這在世界中等發達地區比也屬中上水平。在國家層面,環保產業也得到空前重視。據國家環保部預計,“十二五”期間,全國僅節能環保產業一項的產值就達十幾萬億元,“國家環保‘十二五’規劃”表示,“十二五”全社會環保投資需求約3.4萬億元。
趙細康等專家認為,事實上環保產業大有可為,按照上述數據可知,環保產業的產出投入比已超過2:1。“十一五”期間,廣東環保產業已有良好基礎,年均增長率達到30.47%,大大超過同期全省工業經濟增長速度,年收入總額全國排名前列,并涌現出中廣核、明陽風電、比亞迪等綠色環保龍頭企業。環保產業未來完全可以成為具良好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廣東新興支柱產業。
而且,與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等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不同,環保事業投入有賴于全社會共同參與,有很大一部分依靠企業、民間投資完成,這過程中能激發社會愛護環境的意識及發展綠色經濟的動力。環保產業的發展、環保投入的增加,將會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服務業上迎來重大機遇,有利于形成節約和環保的產業體系結構,反過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又有利于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令轉型和環保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