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網公司正在圍繞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的建設開展廣泛而深入的工作,一批先后中標的電力設備企業浮出水面。由于錫盟—南京工程已獲得國家能源局“路條”,正待國家發改委核準,交流特高壓發展帶來的市場“蛋糕”,開始引發市場想象。
日前,隨著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招標結果逐步被公示,我國交流特高壓的市場前景開始受到行業的廣泛關注。盡管皖電東送工程仍然只被業內一些專家看作是帶有試驗性質的項目,但這并不妨礙國家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對該工程寄予厚望。根據國網的說法,皖電東送工程“將是世界上首個投入商業運行的特高壓交流同塔雙回輸電工程”,這與晉東南—荊門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定位已有所區別。
業內謹慎樂觀
國網資料顯示,皖電東送工程起于安徽淮南變電站,止于上海滬西變電站,線路全長656公里,靜態總投資185.36億元。
3月13日,中國西電公告,該公司全資子公司西安西電開關電氣有限公司和西安西電變壓器有限責任公司接到國網皖電東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壓交流輸電示范工程競爭性談判采購的中選通知書,被確定為成交供應商,訂單內容包括1000千伏GIS組合電器9間隔、1100千伏GIS母線設備2套、1000千伏變壓器11臺和1000千伏電抗器14臺。有分析指出,這份訂單金額大約在17.2億元。
同樣在皖電東送工程中獲得訂單的還有平高電氣、天威保變和特變電工等,其中平高電氣發布公告稱獲得包括14個間隔1000千伏GIS組合電器和4套1100千伏GIS母線設備的訂單。天威保變和特變電工中標14臺變壓器和11臺電抗器。據了解,皖電東送工程共新建淮南、皖南、浙北、滬西四座變電站,需要特高壓開關設備33個間隔GIS。
盡管皖電東送工程成了設備廠家的集體盛宴,甚至平高電氣在公告中稱“此次中標將對公司未來經營產生重大積極的影響”,但業內對于交流特高壓的市場前景仍抱著謹慎樂觀的態度。受益于皖電東送工程的中國西電,去年由于特高壓工程建設遲滯而業績欠佳。特高壓工程建設的持續性,對部分設備廠商的經營產生著深刻影響。目前看來,業內在建設直流特高壓線路方面的意見較為一致,但是否發展交流特高壓仍存在一定爭議。
國網力推 前景未明
根據國網的規劃,“十二五”期間將投資超過5000億元,建成“三縱三橫”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0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通過特高壓交流網架將華北、華東和華中區域電網連接起來,形成“三華同步電網”,其中交流特高壓的投資額約占2/3,達3000億元。
在2012年國網工作會議上,國網總經理劉振亞表示,2012年國網將“確保”錫盟—南京、淮南—南京—上海、蒙西—長沙、荊門—武漢—南昌4項特高壓交流工程和3項特高壓直流工程獲得國家核準開工。去年的國網工作會議做出了類似的表述,計劃在2011年內爭取獲得五項特高壓交流工程的核準,其中包括皖電東送淮南—上海、錫盟—南京、南京—上海、蒙西—長沙、靖邊—連云港等五項特高壓交流工程,但只有皖電東送淮南—上海工程在2011年9月獲得核準。
2010年,國網提出在2012年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骨干網架的規劃目標,即淮南(皖南)—上海、錫盟—南京、陜北—長沙、淮南(南京)—上海特高壓交流工程,但這些預定的目標沒有達成。盡管如此,交流特高壓仍然獲得一些發展,目前,除了皖電東送工程已開工建設外,錫盟—南京工程也已獲得了國家能源局的“路條”。
今年2月,國網為使工程獲得審批前做好前期溝通工作,在北京召開了錫盟—南京、蒙西—長沙、荊門—武漢—南昌特高壓交流工程的工作協調會,項目沿線河北、山東、江蘇、山西、河南、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區的有關領導出席了這次會議。據國網人士透露,錫盟—南京、荊門—武漢—南昌兩條線路可望在年內開工。
但現在看來能否開工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由于在經濟性、安全性和必要性等問題上,一些電力專家針對交流特高壓發表了態度堅決的不同意見,使得其未來的發展并沒有直流特高壓那般順利,整個前景變得有些撲朔迷離。一些專家對晉東南—荊門工程的“成功”提出了質疑,另外一些專家則認為通過特高壓交流網架連接起來的“三華同步電網”將很不安全,而且很不經濟。有業內人士稱,相對于智能電網,政府對于交流特高壓的發展則顯得有點“吝嗇”,在近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電網被一再提起,但同樣稱得上是巨額投資的特高壓卻并未提及,可見高層對于發展特高壓持謹慎態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雖然皖電東送工程已經開工建設,并不意味著交流特高壓已經具備大規模“上馬”的條件,所以現在討論“蛋糕”的問題還有較大不確定性,“國家層面的‘十二五’電網專項規劃出臺后,這一切就都不是問題了”。不過,如果不能較好地平息爭議,國網“十二五”3000億元的交流特高壓投資或許面臨“縮水”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