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智能電網”是當前炙手可熱的話題。《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物聯網重點投資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九大領域。其中智能電網的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居十大領域之首,預計到2015年將形成核心技術的產業規模2000億元。未來10年,將是智能電網建設和發展的黃金10年。
日前,國家電網在北京發布了2011年社會責任報告,承諾2012年“堅強智能電網”的投資將超過3000億元,這表明我國“堅強智能電網”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電網服務水平是制約我國新能源裝機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既能改善電網環境助力新能源發展,又能改善用戶感受讓民眾得到實惠,是大勢所趨,不過發展過程中須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注重分布合理,可升級、可持續。
智能電網全面建設在即
“智能電網”是當前炙手可熱的話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用能管理,發展智能電網和分布式能源。有關專家認為,發展智能電網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表明智能電網的建設得到了政府認可,智能電網全面建設是大勢所趨。
《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十二五”期間,物聯網重點投資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九大領域。據透露,其中智能電網的總投資預計超過2萬億元,居十大領域之首,預計到2015年將形成核心技術的產業規模2000億元。未來10年,將是智能電網建設和發展的黃金10年。
國家電網公司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的意見》提出,自2009年開始至2020年,我國“堅強智能電網”將分為3個階段發展,從初期的規劃試點階段到“十二五”期間的全面建設階段,“十三五”時期的引領提升階段,智能電網建設總投資規模約4萬億元。2011-2015年為規劃的全面建設階段,此階段投資約2萬億元;2016-2020年為智能電網基本建成階段,此階段投資為1.7萬億元。
“智能電網全面建設的啟動,可以說是一個重大的利好消息,將極大地促進我國智能電網發展,對于可再生能源產業也是一個重大機遇,甚至對于全國經濟都有極大的帶動作用。”宋亮表示:“未來5年,智能電網的建設每年可以拉動國內生產總值一個百分點,電網還可能開展寬帶、電視、通訊等業務,這將是一個比3G業務更大的產業空間。”
對于這塊巨大的市場“蛋糕”,各地早已按捺不住,紛紛采取行動。
去年5月,上海市發布《上海推進智能電網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10-2012年)》,鎖定新能源接入與控制、電力電子應用及核心器件,智能變電站系統及智能設備,電力儲能,智能配電網與智能用戶端,高溫超導等5個重點發展方向。其總體目標是在國內率先建成智能電網三大基地,即智能電網功能示范應用基地、智能電網關鍵技術研發基地、電網核心設備產業基地,到2012年,力爭培育3-5家智能電網行業的龍頭企業,形成有競爭力的智能電網產業集群,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左右。
而就在此前,江蘇省發布了《江蘇省智能電網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綱要(2009-2012年)》,明確了堅持以智能電網建設帶動智能電網產業發展,以智能電網產業發展促進智能電網建設的發展思路,以及2012年、2015年智能電網產業總產值分別突破1500億元、3000億元的目標。
浙江省溫州市計劃兩年時間建成“國際電氣城”,產值達千億元。河南省平頂山市也公布了建設“中原電氣城”的藍圖。智能電網全面建設萬事俱備。
標準亟待完善
智能電網全面建設一觸即發,尷尬的是,目前國內尚無統一標準,甚至智能電網的確切定義以及電網智能化程度的衡量方法也沒有統一的說法。
各國對未來智能電網的愿景各有側重。美國對于智能電網概念的定義是旨在建立一個集先進的通信、計算、電子技術的安全、自愈的電網,滿足未來的電力需求。歐洲對智能電網的概念定義主要關注于分布式能源系統和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大規模利用。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提出新能源戰略后,也把智能電網對清潔能源的促進作用放到了首位。
一位業內專家表示,我國發展智能電網的特點與歐洲、美國有所不同,其獨特挑戰是保障特大規模、特高電壓等級、特大輸電能力輸電網的“清潔、安全、自愈、經濟、互動”運行。他認為,雖然國家電網內部有工作組,但國家層面還沒有相應的標準化工作的組織,希望能盡快組成聯合用戶、電力公司、設備廠商的工作組協調相關工作。
“目前,國家電網的電網智能化具體建設規劃和標準體系制定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但這也僅僅是一個企業標準。智能電網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新技術研究和產品開發涉及面很廣,涉及多個行業和領域,當前最重要的是制定國家標準,給大家定一個‘游戲規則’,才能避免出現盲目擴張、重復建設的情況。”宋亮表示,“制定國標必須充分考慮到用戶、企業與地方政府的具體情況,所選技術路線應該留下足夠的升級空間,為將來升級改造提供方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據了解,包括國電南瑞、許繼電氣等積極備戰智能電網的設備商,一面在等待智能電網相關標準出臺,一面已經展開技術研發。
或改變能源結構
智能電網的發展,或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
“我國智能電網主要是針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設計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告訴記者:“我們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電、光電,但無論風電還是光電,都有波動大、預測難、不連續的特征,會給電網帶來很大的干擾。”
“智能電網以無處不在的智能傳感器為觸手,以高速雙向通信網絡為紐帶,以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為大腦,能清晰地掌握電量供需狀況,合理地安排消費或儲能,對于接納不穩定的可再生能源有著立竿見影的作用,可以大幅提高電網接納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能力。”孟憲淦表示,“在智能電網的支持下,未來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比例可以大幅提高,最高可以達到電力消費的80%,成為主要的電力來源,而火電、核電將作為基本電力保障的形式存在。”
宋亮也認為在智能電網的支撐下,我國未來可再生能源電力可以達到80%,“不過這需要到2050年以后才能實現”。
“在智能電網的基礎上,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得到極大的發展。例如屋頂光伏,用戶自己發電自己使用,不足部分則從電網購買,若有多余電能還可以出售給電網,方便實惠,并且可極大地減輕電網負擔。目前歐洲的可再生能源80%都是分布式,在智能電網的支持下,國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也將成為趨勢。”宋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