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Wigner等理論預言,通過足夠大的壓縮可以把氫從常壓氣態轉化為固體金屬即“金屬氫”。由于氫的高德拜溫度,基于BCS電聲耦合,金屬氫可能具有高溫超導性質。然而,理論最新估算氫的金屬化大約需要500GPa的極端靜高壓,超過目前實驗室所能夠達到的靜高壓技術水平。20世紀70年代,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教授徐濟安等提出了將富氫化合物引入化學內壓以降低氫金屬化壓力的構想。2004年,Ashcroft進一步理論闡明富氫化合物可降低氫金屬化所需壓強并保留以氫為主的高溫超導屬性。近年來,國際上相繼實驗合成富氫化物并通過高壓物性表征觀察到高溫超導現象。
高壓極端條件可以創造常壓難以形成的新結構并賦予材料新的功能特性,為實現和拓展滿足特殊需求的新材料提供了機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靳常青團隊致力于極端條件先進技術的拓展和新材料的創制。近期,該團隊在主族非金屬元素氫化物新材料的超高壓制備和超導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首次實驗合成并發現轉變溫度高達116K的銻基富氫超導體。這是目前實驗報導的轉變溫度次高的主族富氫超導體。
該團隊運用自行研發集成的超高壓合成和在位表征先進實驗技術,在184GPa高壓和2000K高溫下制備了銻基富氫化合物。高壓在位電學表征顯示,銻基富氫化物的電阻在116K時發生突降,并在低溫降至零電阻,表現出高溫超導轉變。隨著磁場的增加,轉變溫度逐漸向低溫移動,確認為超導轉變屬性。研究結合同步輻射結構表征和銻基富氫化物的理論計算發現,高溫超導來源于以Sb~H共價鍵主導的六方相SbH4。對于六方相SbH4晶體,H~H形成三維導電網絡,導電網的H~H最小間距為1.73?。研究發現,對于較大的H~H距離,氫原子之間可以借助和非金屬元素的軌道雜化實現金屬化并進一步呈現高于100K的高溫超導,這為探索低壓制備富氫化合物超導材料提供了線索。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和中國科學院的支持。
金剛石壓砧高壓腔體樣品和電極分布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