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名為“Granurobot”的新型自組織模塊化機器人系統,該系統可以改變其物理形態,并以最佳方式穿越不同的環境,具有高度適應性和變形能力。
受自然界的自組織蜂擁行為和沙堆等顆粒材料的軟適應性特性啟發,該系統由多個簡單組件組成,根據作業環境要求,通過組件局部的物理互動,實現組件的組合或分離,進而形成不同的結構,適應作業環境需要。
Granurobot系統由一系列可相互連接、自主運動的模塊組成,每個模塊都配備了先進的傳感器和計算單元。這些模塊可以像拼圖一樣自由組合和拆分,形成不同的結構和形狀,以適應不同的任務和環境。
該項目的負責人表示:“Granurobot的設計靈感來源于自然界中的生物體,它們能夠根據不同的環境和需求改變形態和功能。我們希望通過模仿這種自適應性,創造出一種能夠在復雜環境中自由移動、執行任務的機器人。”
Granurobot系統的核心優勢在于其高度適應性。無論是在崎嶇不平的地面、狹窄的縫隙還是其他復雜地形中,Granurobot都能通過改變自身形態來優化移動方式,實現高效穿越。這種能力對于探索未知環境、執行搜救任務等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Granurobot還具有出色的變形能力。通過模塊的重新組合和排列,它可以迅速從一種形態轉變為另一種形態,以適應不同的工作需求。這種變形能力使得Granurobot能夠勝任更多樣化的任務,如搭建臨時結構、搬運重物等。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團隊對Granurobot的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他們表示將繼續優化系統設計和算法,提高Granurobot的自主性、穩定性和可靠性。同時,他們也將積極探索Granurobot在醫療、軍事、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潛力,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該技術僅利用物理原理來調整機器人身體結構,而不依賴于任何數字計算。這為開發具有高度適應性和變形能力的機器人系統提供了新方向,有望推動機器人技術的發展。相關研究發表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雜志上。
本文摘自國外相關研究報道,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
資料來源:科技部合作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