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多種工業產品中,我國已經有220余種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仍未擺脫產品多為中低端、高端設備大量進口、核心技術自給率低、戰略性新興產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困惑。”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向記者表達了對當前我國制造業現狀的擔憂。
雖然世界上很多暢銷產品都在中國生產,比如蘋果發布的新iPad就在中國加工組裝,但“微笑曲線”的兩端——— 研發和營銷并不在中國。“錢都讓別人掙走了,可以說就是替別人打工”,我國制造業并沒有真正“微笑”起來。
擺脫代工生產全力轉型中國“智造”
以電子信息制造業為例,在其整體價值鏈中,品牌擁有者和產品研發設計者獲取主要利潤,其次是芯片和關鍵零部件的提供者,代工生產只占很小的比重。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在今年的提案中指出,雖然蘋果公司的很多產品都在中國生產制造,但手機組裝加工環節的收入只占其售價的2%。不僅僅是硬件,“憤怒的小鳥”、“水果忍者”、“植物大戰僵尸”等這樣在移動互聯網上叱咤風云的應用也鮮有“中國設計”的身影。
問題更加嚴重的是,國際金融危機暴發之后,美國提出了“再工業化”的戰略,重歸實體經濟。歐美發達國家有良好的實業基礎,資金和技術實力相對雄厚,美國“再工業化”肯定會對中國制造業產生一定的影響。
事實上,作為我國制造業的主力軍——— 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已經呈現增速放緩的態勢。2011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銷售產值7.54萬億元,同比增長21.1%。電子信息產品出口總額6612.0億美元,增速比2010年同期下滑17.4個百分點。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都是以出口為導向的。近期受歐美債務危機以及美國‘再工業化’的影響,全行業銷售收入增幅正在放緩。”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邵志清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胡樹華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空心化”非常嚴重,即只有制造,缺乏知識產權,這會造成整個產業發展沒有后勁,國際市場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對國內市場造成影響。
產業“空心化”的直接后果則是企業利潤偏低,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處于價值鏈的末端。事實上,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只有26.5%,發達國家則為35%~40%。我國工業銷售利潤率只有6%,其中鋼鐵行業不到3%,電子信息制造業銷售利潤率僅為2.54%。
“因為要交大量的專利費,錢都讓別人掙走了,可以說就是替別人打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毅中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加大企業研發實現核心技術突破
核心技術研發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國制造業“空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只有0.69%,而國外大公司一般都在2%~3%以上,新興產業則在10%~15%。我國自主研發投入不足,一些關鍵技術、元器件、零部件甚至成套設備等依賴進口,受制于人。
三星電子是全球著名的電子產品制造企業,其巨額研發投入是支撐2011年銷售額超過1400億美元的堅實后盾。去年三星電子研發投入約為90億美元,排名全球第二位,僅次于微軟。在全球研發投入前20強企業當中,中國僅有華為入圍。
三星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張元基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三星是一個即使面臨危機也會著眼未來3年~4年投資的企業,今年計劃設施投資增加11%、研發投資增加13%、資本投資增加10%,其中研發投資的增加比率最高。
客觀地說,這幾年我國企業的研發和設計能力已有了很大提高。王建宙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中國移動2009年曾投入專項資金聯合終端、芯片廠商全力推動 TD-SCDMA終端規模發展,并在后期持續通過集中采購等舉措拉動 TD-SCDMA終端研發與創新。TD-LTE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試商用。
就在“兩會”期間,華星光電自主研制的110英寸4K高清3D液晶顯示屏“中華之星”正式對外發布,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全高清3D液晶屏。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司長綦成元表示,這不僅是華星光電在創新道路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也是我國自主創新平板顯示產業的重大突破。
實際上,某一領域核心技術一旦獲得突破,將對該產業產生重大影響。馬德秀舉例說,離子膜是氯堿工業和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材料,曾長期被美國杜邦公司壟斷。上海交通大學經過多年攻關,實現了這一技術的重大突破。正因為有了國產離子膜,國家去年淘汰了隔膜法燒堿生產裝置,產業由此而實現了升級換代。
搶占標準制高點確保產業自主可控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后要推動產業從低端向高端轉變,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用高新技術來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這正是我國制造業轉型和提升的方向。
但是,國際金融危機暴發之后,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宣稱未來20年將通過發展高端制造業、重構全球制造業競爭格局。馬德秀認為,美國由“去工業化”到“再工業化”的轉變,絕不是簡單回歸“美國制造”,而是為了搶占新一輪科技和產業競爭制高點。
在這一背景下,今后我國發展高端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將面臨來自美國的強力競爭,而且歐美公司的大肆擴張還有可能威脅到我國產業和信息安全。
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長期以來信息技術領域被歐美發達國家所壟斷,在事關國民經濟、國家戰略安全領域的重要信息系統主機裝備與技術尤為如此,如金融、電信等重要領域服務器主機基本上都是IBM、HP的產品,我國政務信息化系統近一半采用的都是外國品牌的產品,給我國的信息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
對于國外跨國公司在中國大肆規模擴張,比如IBM在各地推廣“智慧城市”整體解決方案,邵志清認為,必須堅持“自主可控,國內主導”的理念。事實上,上海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中,共設立了24個專項119個項目,其中大部分項目都堅持自主可控的原則,有的是自主開發,有的是與IBM聯合開發。
此外,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標準和專利是切入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中芯微電子與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合作制定了安全防范視音頻編解碼國家安全標準,該標準是物聯網基礎標準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圍繞視頻感知的標準,像這樣的標準在國內產業上要大膽使用。
邵志清也建議說:“確保產業安全和信息安全還需要我們更新觀念,政策上要鼓勵,政府要率先示范應用,支持國內產品在關鍵領域使用,在一些涉密單位一定要用自主產品和技術,軟件和芯片都要國產的,在一定程度上容忍它們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