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微納塑料逐漸成為全球性的污染問題。微納塑料在環境中普遍存在,幾乎對所有生命體構成了潛在的健康風險。人類和動物很容易通過飲食途徑意外地攝入微納塑料,而持續的攝入會致使微納塑料在腸道系統中形成累積。目前,關于微納塑料對高等生物腸道毒性的研究,尤其是持續暴露后對腸道屏障和腸道免疫系統的影響尚缺乏認識。因此,亟需探討微納塑料長期經口暴露對哺乳動物腸道系統的毒性效應及其毒理機制。
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生態組研究員徐明愷團隊,依托中國科學院污染生態與環境工程重點實驗室和遼寧省超級抗原研究重點實驗室,在上述領域開展了探索性研究。該團隊通過構建小鼠灌胃經口暴露模型,分析聚苯乙烯微納塑料持續暴露28天對小鼠腸道系統的影響。研究發現,經口暴露的微納塑料可在腸道內形成累積,并顯著改變腸道微生物的種群結構,導致潛在致病菌豐度顯著增加、有益菌豐度顯著降低,并干擾了腸道菌的短鏈脂肪酸的代謝特征。進一步,研究顯示,微納塑料可誘發腸道炎癥,降低腸上皮緊密連接蛋白和腸粘膜蛋白的表達,破壞腸道屏障功能。此外,微納塑料抑制了腸系膜淋巴結中T細胞的分化,減少了腸道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分泌,干擾了腸道免疫功能,增加了致病菌感染的風險。該研究發現粒徑和暴露時間是決定微納塑料對小鼠腸道毒性特征的關鍵因素。
相關研究成果以Continuous oral exposure to micro- and nanoplastics induced 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intestinal barrier and immune dysfunction in adult mice為題,發表在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沈陽市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南開大學的科研人員參與研究。
聚苯乙烯微納塑料在小鼠腸道組織中的累積
聚苯乙烯微納塑料對小鼠腸道屏障和腸道免疫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