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吳國俊研究員牽頭,聯合青島海洋科技中心、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廈門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聯合承擔的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取得重要進展。項目將自主研制的多類海洋生物化學原位
傳感器(硝酸鹽、葉綠素、多環芳烴、溶解氧、下行輻照度等)搭載國產“海燕”水下滑翔機在南海西沙海槽盆地區域順利完成海試,成功實現了高時空分辨率的海洋環境長期原位觀測,連續獲取最大深度達1000米的生化參量深海剖面17個,有效驗證了溫度、壓力等環境因素對參數觀測的影響、傳感器長期漂移、深海光學探頭高集成度封裝等多項關鍵技術。這是我國首次通過水下滑翔機搭載自研傳感器的方式獲取深海生物化學剖面數據。
水下移動平臺搭載傳感器是同時滿足多學科、多參數同步海洋觀測以及多過程、多界面、多尺度綜合觀測的重要手段。本項目正是利用這種試驗手段,實現大范圍、高時空分辨率生物化學剖面參數獲取,以此填補跨學科、跨尺度觀測空白,豐富我國海洋科學研究方式,為復雜的全球系統提供新的理解。此外,聯合團隊所研制的適合移動觀測的海洋生物化學傳感器為首創,填補我國空白,這將顯著提升我國海洋自主觀測能力。突破的傳感器多項關鍵技術,對于推動國產海洋高端傳感器產業化應用提供了堅實基礎。
本次海試同步進行了與國際先進傳感器(Aanderaa4330、SeaOWL等)的比測,剖面濃度變化趨勢、拐點深度和絕對濃度等比測結果吻合度高。后續聯合團隊將深入開展BGC-Argo/BGC-Glider兩類示范應用。(海洋室 供稿)
圖:海試現場
圖:海試現場
圖:部分比測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