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以下簡稱低碳院)膜分離技術團隊針對失效反滲透膜研發的pH響應改性修復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水資源一區TOP期刊《Desalination》。
反滲透膜在工業廢
水處理等領域的長期運行過程中,聚酰胺膜表面會不可避免地發生膜污染,造成膜性能下降。當膜產水水質無法滿足應用指標時,就需要對膜元件進行更換,導致廢棄的反滲透膜數量日益增多。廢棄反滲透膜通常作為固廢垃圾被直接填埋,不僅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更造成資源的浪費。膜性能修復可有效延長反滲透膜的使用壽命,但目前的改性方法還存在長期使用性能有限、無法直接應用于膜元件等問題,因此,亟需開發一種簡便、高效并可直接應用于失效反滲透膜元件的改性修復技術,以進一步提高修復膜的使用壽命。
研究團隊以聚丙烯酸作為修復劑,對失效反滲透膜表面斷裂的酰胺鍵進行修復改性處理。通過活化反應使修復劑與膜表面活性基團發生化學交聯反應,有效提升失效反滲透膜的脫鹽率,同時引入具有pH響應性的羧酸基團,用于通過工業常規堿/酸清洗來調節修復膜的脫鹽性能。為進一步驗證應用效果,研究團隊對6支礦井水處理5年的廢棄反滲透膜元件進行了聚丙烯酸改性修復,修復后的膜元件脫鹽率平均從92.68%提高至97.26%。修復膜在礦井水處理現場連續運行的185天里,通過及時的酸洗調控使得修復膜性能滿足現場需求,驗證了修復膜的性能穩定性和脫鹽率可控性。
膜分離技術是低碳院開展的諸多前沿技術研究之一,應用領域涉及水處理、二氧化碳捕集等。作為國家能源集團直屬的前沿研究院,低碳院堅持需求牽引和問題導向,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引領技術開發,為集團公司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清潔低碳能源領軍企業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