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發布研報表示,磁傳感器在汽車、工業、機器人、消費等多元領域擁有豐富應用,根據Yole數據及預測,2021年全球磁傳感器市場空間約26億美元,預計至2027年有望增長至45億美元,CAGR接近10%,其中汽車電子是重要需求增量來源:該行測算一輛電動車磁傳感器的單車價值量合計約40-60美元(電動化和智能化各貢獻20-30美金),若考慮模組口徑則實際單車價值量更高。目前國內磁傳感器芯片的國產化率約5%,該行看好國內汽車產業蓬勃的智能化及電動化升級趨勢推動磁傳感器的國產配套需求提升。
中信證券的主要觀點如下:
磁傳感器下游應用場景包括汽車、工業、機器人、消費電子等多元領域,當前市場空間約26億美金。
磁傳感器屬于非接觸式傳感器,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用于電流、速度、位置等物理量檢測,相較普通傳感器具備穿透性良好且信息量豐富等優點,具備廣泛的應用場景。按技術原理的不同,磁傳感器可分為霍爾傳感器和磁阻傳感器兩類,其中霍爾傳感器具備體積小、壽命長、耐腐蝕、低成本等優點,在汽車及工業等有著廣泛應用,目前是最主流的磁傳感器芯片,占比約70%(Yole數據);磁阻傳感器則具備高靈敏度與測量精度、功耗更低等優勢,但成本較高,目前占比約30%(Yole數據)。按測量物理量的不同,磁傳感器又可分為開關、位置、速度、電流以及磁力計(電子羅盤)類別,分別對應不同功能。從市場空間來看,根據Yole數據及預測,2021年全球磁傳感器市場空間約26億美元,預計至2027年有望增長至45億美元,CAGR約9%。
汽車電子是最重要增量,磁傳感器有望同步受益于汽車智能化/電動化,單車價值量有望達40~60美金。
在汽車電子場景下,磁傳感器可用于實時檢測汽車內部電路電流、輪胎轉速、汽車微電機系統狀態等信息,并向控制系統或后端電路反饋以實現整體閉環控制,提高系統可靠性。在汽車電動化及智能化的發展浪潮中,磁傳感器的單車用量有望持續提升:電動化方面,新能源汽車以“三電系統”取代燃油車的發動機體系,對于電流檢測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智能化方面,功能豐富+安全冗余考慮下汽車電子配置不斷提升,在電動助力轉向系統、防抱死系統、電子油門踏板以及電動座椅等眾多部件中磁傳感器用量顯著增加。該行測算,一輛電動車磁傳感器的單車價值量合計約40-60美元(電動化和智能化各貢獻20-30美金),若考慮模組口徑則實際單車價值量更高。
磁傳感器市場由海外品牌主導,長期中看好本土廠商份額逐步提升。
目前全球磁傳感器芯片主流玩家包括Allegro、英飛凌、AKM、Melexis、TDK等海外廠商,尤其是在車規磁傳感器領域,海外頭部玩家占據了市場的主要份額。納芯微、燦瑞科技、賽卓電子、矽睿科技、艾為電子、芯進電子、美新半導體等國內廠商亦在積極布局,與此同時,磁傳感器模組領域玩家包括中車時代電氣(28.55, 1.20, 4.39%)、比亞迪半導體、保隆科技等。受限于起步較晚等因素,目前磁傳感器芯片的國產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該行測算當前國內廠商的全球市占率約為5%,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近年來,國內廠商在磁傳感器領域實現品類擴張并在客戶導入方面進展積極,中長期該行看好國內汽車產業蓬勃的智能化及電動化升級趨勢推動磁傳感器的國產配套需求提升,本土磁傳感器芯片廠商有望迎來寶貴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