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水利學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水學〔2020〕85號)有關規定,由中國水利學會會組織相關單位編制的團體標準《超標準洪水水文監測技術導則》已完成征求意見稿,現向有關單位及專家征求意見。
當前,我國的水文監測技術已經實現了人工觀測和機械式短期自記向電子數字感知、實時數據傳輸和長期自記的演化,并已基本建成基于電子通信的水文監測數據采集與傳輸網絡,我國的水文常規監測的組織與技術體系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非接觸式測流技術方面,國內有諸多儀器廠家、科研院所開展多個方面的研究,但目前這類技術尚未廣泛應用,監測精度、環境條件適宜性都有待提高。
本技術規范的編制能為超標準洪水的非接觸式監測提供可行的技術方案,可為常規監測技術手段的補充,快速、高效地收集超標準洪水的水文要素,同時提供多種測驗儀器收集的數據相互印證、天空地多源數據的融合整理方法。
根據中國水利學會團體標準制修訂計劃安排,本標準按照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
本標準規定了超標準洪水水文監測方案設計、斷面布設、測驗方法、儀器設備選型、資料整理整編、成果評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的技術要求。本標準適用于國家基本水文站的超標準洪水水文監測,其他水文站可參照執行。
一般規定:
1.超標準洪水水文監測應堅持安全、高效、快捷相結合原則。
2.進行超標準洪水水文監測時,應根據測站特性、洪水特點等因素,充分考慮監測方法和儀器適用性,可采用多種監測方法互為補充。
3.用于超標準洪水的監測方法和儀器設備宜通過比測和率定分析。
4.超標準洪水水位、流量、泥沙測次布置宜能控制要素變化過程。
5.國家基本水文站應根據測站特性、河流特點、設施設備,人員配置、技術要求以及服務
對象的可能需求等,編制超標準洪水測報預案(編制大綱可參考附錄 A)。
6.水文站制定的超標準洪水監測預案應通過上級主管部門的審批,并加強培訓與演練,增強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7.超標準洪水水文監測質量未達到國家現有標準要求時,宜進行成果質量評價并在成果中予以說明。
8.超標準洪水水文監測除應符合本標準規定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斷面和高程基準設置:
1.斷面布設
1.1 超標準洪水測驗應首選在水文站常用斷面進行測驗。發生斷面溢流等難以控制總流量或常規測驗無法進行時,應在適宜位置設置超標準洪水臨時測驗斷面。
1.2 超標準洪水臨時測驗斷面的設置或選擇應滿足下列要求:
a)斷面與水文站斷面間無分流或支流匯入。
b)若有分流或支流匯入,應在分流或支流匯入處增設測流斷面,當分流占比超 20%時還應增設水位觀測斷面。
c)斷面宜選擇水流集中、河床穩定、河道順直、岸線平行的河段。
1.3 測驗河段的選擇與勘察應符合 GB50179 的相關規定。
2.斷面測量
2.1 超標準洪水前后宜開展大斷面測量,洪水過程中有條件的可采用大功率無人船、無人機搭載測深儀等方式,開展水道斷面測量。
2.2 大斷面測量的起點距、水深測量、測深垂線布設等技術要求應按 SL58 要求執行。
2.3 根據超標準洪水特性、現場測驗環境選擇合適的測量設備。岸上斷面測量應優先選用GNSS、全站儀、水準儀等設備,采用 RTK、PPK、全站儀放樣、水準測量等測量方法。當施測困難時,可采用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攝影測量等非接觸式方法。水下斷面測量應優先選用測船、纜道等搭載平臺;平面定位宜選用多星雙頻高精度型 GNSS 設備;水深測量的測深儀宜選用數字測深儀等。當施測困難時,可采用大功率無人船、無人機搭載測深儀等水深測量方式。
2.4 無人機搭載激光雷達進行岸上斷面測量時應滿足如下要求:
a)根據作業區的地形條件,滿足大斷面測量采樣間距的點云密度和精度要求,選擇適宜的激光掃描儀、POS 等設備;
b)一般要求航測飛行高度不高于 200m,旁向重疊度不小于 50%,航高變成不超過5%-10%;
c)點云經過濾波處理后,剔除噪聲,點云密度應滿足真實反應斷面起伏變化的要求。
2.5 無人機攝影測量進行岸上斷面測量按 CH/Z 3005 要求執行。
2.6 當大功率無人船在超標準洪水環境中可沿大斷面正常行駛時,可采用大功率無人船搭載測深儀和 GNSS 的方式進行水下斷面測量,測量技術要求按 SL58 要求執行。
2.7 無人機搭載測深儀進行水下斷面測量時應按 SL58 要求執行。
2.8 斷面需臨時接測水位時,宜用水準測量、GNSS 測高與光電測距三角高程等方式開展水下測量。
3.高程基準設置與測量
3.1 超標準洪水臨時測量斷面、比降面積法上下斷面水位觀測,應設定統一的高程基準,并遵循快速、安全、精度滿足要求的原則。
3.2 超標準洪水水文監測中高程基準宜統一到 1985 國家高程基準,可采基本水文站凍結基面轉換關系或高程聯測的方法進行。
3.3 高程聯測可采用水準測量、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GNSS 高程測量等方式,三、四等水準測量應按 SL58 要求執行,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應按 SL197 要求執行,GNSS 高程測量應按 GB/T18314 要求執行。
更多詳情請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