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指標評分細則(試行)》(以下簡稱《評分細則》)。在長江流域探索建立水生態考核機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水生態監測是水生態評價和考核的重要基礎,隨著水生態環境保護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流域要素系統治理、統籌推進轉變,水生態監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顯。為加快建立健全水生態監測技術體系,生態環境部加強水生態監測技術體系頂層設計,完善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網,統一監測技術要求,探索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監測評估數據平臺,為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提供監測數據保障。
一、科學構建監測網絡,客觀反映長江流域水生態狀況
科學的水生態監測網,是客觀評估長江流域水生態狀況的基礎。水生生物生長繁殖,受生境條件影響較大,設置水生態監測點位,需要考慮不同生境條件和人類活動強度的影響。國際上水生態監測點位設置普遍考慮調查區域的生境組成,并代表流域內主要水體水生態狀況,采樣點位位置避開污染源的直接影響。
2020年起,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重點流域水生態試點監測,初步形成重點流域水生態監測網,每年開展水生態監測評估,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網初步形成。2022年,生態環境部印發《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方案(試行)》,按照考核水體范圍和評估需要,進一步完善了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網。
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點位設置,參考了國際經驗和國內生態區劃成果,將長江流域分為長江源頭、長江上游、長江中游和長江下游等4個水生態區。以代表性、科學性、延續性、針對性、可行性為原則,以支撐考核為導向,充分考慮水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流域的系統性,在長江流域干流、主要支流和重要湖庫設置331個水生生物監測點位,并將所涉及水體的岸線、水域、水源涵養區、水生生物棲息地作為水生境的監測范圍,依托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開展水環境監測,綜合反映考核水體水生生物、水生境、水環境狀況。同時,充分考慮監測工作的延續性,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現有水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和開展水生生物監測的點位,統一點位設置要求和密度,提高各水體水生態評價結果的可比性。
二、統一監測技術要求,不斷提高水生態監測的規范性
20世紀90年代,原國家環保局組織編制了《水生生物監測手冊》,規范了生物監測方法、評價方法和分類技術等要求。2012年起,松花江流域有關監測機構開展水生生物監測工作,逐步建立了以水生生物為核心的水生態環境綜合評價體系,為全國重點流域水生態監測評價技術體系構建積累了實踐經驗。
開展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對監測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保證監測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監測總站、衛星中心等單位細化作業流程,制定了底棲動物、浮游動物、水生植被等一系列監測技術要求。在監測工作開展前,進行技術培訓;在監測工作開展期間,組織技術交流,為一線監測人員提供全流程技術指導。
三、嚴守數據質量“生命線”,確保監測數據真準全
監測數據質量是監測工作的“生命線”,沒有可靠的監測數據支撐,將嚴重影響考核工作的嚴肅性。開展水生態監測工作,始終要把數據質量擺在第一位,在工作開展初期,水生態監測質量管理體系不健全,監測人員質控意識不足,水生態監測普遍未納入監測機構質量管理體系。
為了保障監測數據質量,監測總站、衛星中心制定了《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質控方案(試行)》,進一步明確從采樣到數據分析的全流程質量控制要點,規范內部質控和外部監督檢查要求,監測總站制定了《水生生物監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技術要求》,為監測機構完善水生生物監測質量管理體系提供了有益借鑒。
四、加強監測協同,構建多部門協作的立體監測體系
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的14項指標分別由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和水利部開展監測,其中,生態環境部涉及的監測指標也涉及多個單位的協同。
各監測單位間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協同機制,加強水陸協同、天地協同,長江和太湖流域協同,國家和地方監測協同,形成監測一盤棋。指標上,協同水體監測和岸線、棲息地生境監測;手段上,協同地面監測和遙感監測;區域上,協同上、中、下游監測,協調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各單位統一監測方法;工作上,在國家開展監測的同時,開展監測技術示范,并采用實訓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地方監測人員的技術培訓,地方也為國家監測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通過長江流域水生態監測,進一步理順了水生態監測工作機制,統籌了各方面監測力量,真正實現了流域監測一盤棋,為其他流域水生態監測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
五、深化監測數據融合分析,科學支撐水生態保護修復
國家建設運行共享共用的水生態監測評價數據平臺,基本實現了任務下達、采樣、現場監測、樣品流轉、實驗室分析、監督檢查、數據報送審核、狀況評估等全過程的在線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監測過程的規范性和監測數據的可靠性。充分利用水生態監測評估結果,統籌水生生物、水生境、水環境、水資源數據,深入分析監測數據間內在邏輯和變化規律,探索建立壓力分析模型,力求摸清造成水生態系統失衡的主要原因,指導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
在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期間,各地應加強水生態監測能力建設,壯大監測技術人員隊伍,因地制宜建立水生態評價指標體系,不斷提升水生態監測的科學化、規范化、信息化、現代化水平,助力水生態環境保護由污染治理為主,向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等要素協同治理、統籌推進轉變,為實現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奠定良好監測基礎。(作者系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黨委書記、站長 張大偉)
供稿 | 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
原標題: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 ? 解讀⑥ | 扎實構建水生態監測體系 全力支撐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