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深度】5月25日,《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印發,《綱要》旨在解決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生態欠賬、有效應對自然災害等問題。《綱要》提出了到2025年和到2035年的建設目標,涉及水利設施建設、水資源調控等多個方面。
此次《綱要》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國家水網建設的重要指導性文件,伴隨頂層文件出臺,我國水務系統建設有望迎來全面提升。
《綱要》有助于推動智慧水務的發展,利用物聯網、智能傳感、云計算等技術,對“供排污”各環節進行智慧化管理,結合
傳感器、通信網絡、水務信息系統等,提高水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融入智慧城市發展體系。具備相關設備技術的企業有望率先受益。
我國的治水實踐源遠流長。從最早的芍陂、都江堰等早期水利工程,到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調水工程,中國的水利事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但由于我國水問題的復雜性和治水的艱巨性,水利工程體系還存在系統性不強、
標準不夠高、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總的來看,水利工程對保障我國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及生態安全具備重要意義。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構建全國水資源互通網絡,打造中國水網的構想。
事實上,早在此前就已有多個政策推動水利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此次高級別政策更將水網建設提到重要位置。
早在2014年,我國就首次提出“智慧水務”相關政策;2021年,水利部印發了《智慧水利建設頂層設計》,明確了推進智慧水利建設的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責任單;“十四五”明確新增智慧水利為重點方向。
根據水利部數據,2022年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達到10893億元,比2021年增長44%,首次突破1萬億關口,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水利建設投資完成最多的一年。其中廣東、云南、浙江等12個省份完成投資額度超500億元。
2023年,水利部商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提出了重點推進前期工作的重大水利工程清單,共60項。僅一季度,全國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898億元,同比增加76.2%;全國落實水利建設投資4071億元,同比增加548億元,增幅15.6%。
顯而易見,我國水利工程建設規劃布局正在有條不紊的運轉之中,尤其是隨著近年來基建投資審批數量和投資規模明顯放寬擴容,入局相關水利建設企業或將迎來訂單豐收期。此次高級別政策更將水網建設提到重要位置,相關建設有望持續推進。
此次《綱要》勾勒了國家水網總體布局,并提出完善水資源配置和供水保障體系、完善流域防洪減災體系、完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治理體系、推動國家水網高質量發展等具體要求。建議關注以下板塊:
一、水質監測行業。隨著考核的不斷精細化和下沉化,相關監測儀器儀表的需求有望繼續增加。
二、智慧水務在智慧化和數字化要求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認為擁有整體智慧水務解決方案能力的公司會率先受益。
三、節水工程量增加帶動閥門等配套產品需求放量,認為節水工程的增多會大大提振高品質蝶閥、閘閥、控制閥、止回閥等配套產品的需求量。
總的來說,建設國家水網就是聚焦短板弱項,建設完備的水利工程,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有效破解影響發展的水瓶頸。但與國家其他基礎設施網絡建設相比,水網建設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