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小企業創新難、轉型難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會同相關部門啟動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和質量標準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并舉行政策吹風會。
僅去年一年,國家層面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就達40多項,帶動地方出臺配套政策文件270多份。在各項惠企政策的支持下,廣大中小企業自強不息、迎難而上,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5.2%、1.1%,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今年以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預期進一步改善。工信部調查顯示,4月,35%的中小企業認為生產經營狀態較好,環比上升3.2個百分點;大數據監測顯示,3月,中小企業采購、銷售指數分別為51.9%、51.1%,均連續2個月回升。創新能力強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表現更為亮眼,3月,“小巨人”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營收利潤率分別為9.6%、7.0%,比規上中小企業分別高5.5個、2.9個百分點;今年1-4月,A股新上市企業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占55.3%,其中科創板新上市企業中,67%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形勢,今年1月份,工信部出臺了《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明確提出“科技成果賦智”“質量標準品牌賦值”“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
這次啟動的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和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以及前期已經開展的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這“三賦”專項行動,是助力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組合拳”,是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科技成果賦智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知識產權局、全國工商聯,共十部門聯合印發,文件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要求,突出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圍繞科技成果的產生與匯聚、成果供需雙方精準對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等重點環節部署了3大重點任務、10項具體工作舉措,目的是實現“有成果、轉得好、持續轉”。
《賦值專項行動》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知識產權局、全國工商聯等九部門聯合印發,聚焦中小企業發展需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為中小企業賦值,力爭到2025年,形成百項優秀標桿經驗,新增千家公共服務平臺,服務萬家中小企業質量升級、標準提檔、品牌增效,推動中小企業向產業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