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普查是對全國土壤質量狀況的一次全面“體檢”,通過土壤普查查明土壤類型及其分布規律,查清土壤資源數量和質量狀況,是守住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助力鄉村產業振興的有效途徑。
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以完善與校核補充土壤類型為基礎,以土壤理化性狀普查為重點,更新和完善全國土壤基礎數據,構建土壤數據庫和樣品庫,開展數據整理審核、分析和成果匯總。查清不同生態條件、不同利用類型土壤質量及其障礙退化狀況,摸清特色農產品產地土壤特征、后備耕地資源土壤質量、典型區域土壤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等,全面查清農用地土壤質量家底。
按照“一年試點、兩年鋪開、一年收尾”的時間安排進度有序開展。2022年啟動土壤三普工作,開展普查試點;2023—2024年全面鋪開普查;2025年進行成果匯總、驗收、總結。
四川
四川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全省土壤普查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會議分析研判了全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今年全省土壤普查工作重點,并提出明確要求。
會議分析了全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工作情況,去年以來,四川7個試點縣(市、區)創新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等工作機制,形成了“縣、鎮、村”三級分工負責工作體系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試點工作經驗,建立了由1家國家級質量控制實驗室、3家省級質量控制實驗室、41家檢測實驗室構成的檢測質控體系,為普查工作全面鋪開打下基礎。
據悉,7月13日,四川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外業調查采樣啟動儀式在成都崇州市舉行。啟動儀式后,全省“土壤三普”試點外業調查采樣工作在崇州市、古藺縣、射洪市、平昌縣、眉山市東坡區、康定市、鹽源縣等7個縣(市、區)全面實施。
外業調查采樣包括表層土采樣、剖面土采樣、土壤生物調查等多項任務,是土壤普查最基礎的關鍵環節,是決定普查成果科學性、準確性、典型性的核心。
會議指出,今年是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全面開啟之年,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全面把握做好本次土壤普查的重大意義。會議表示,聚焦今年全省要完成60%剖面土壤調查采樣、60%土壤生物調查采樣、100%表層土壤調查采樣等目標任務,把握重點環節。
內蒙古
2022年,內蒙古作為全國8個三級聯動普查試點省份之一,采取區、市、縣三級聯動工作模式,選擇呼倫貝爾市扎蘭屯市、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赤峰市巴林右旗、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右翼前旗、巴彥淖爾市五原縣5個代表性旗縣開展土壤普查試點,有土默特左旗、臨河區等53個鹽堿地典型旗縣承擔鹽堿地專題調查。
2023年,按照“整縣推進”的原則,優先考慮東北黑土區、產糧大縣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大的旗縣,擬完成樣點普查108782個,占未完成任務的60%。2024年,在其余53個旗縣全面開展土壤普查。需完成普查樣點71030個,占總任務的40%。2025年,重點完成98個旗縣區土壤普查成果驗收、匯交和總結,建成土壤普查數據量與樣品庫,形成全區耕地質量報告和全區土壤利用適宜性評價報告。
廣西
2月17日,廣西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全面鋪開工作啟動儀式在容縣舉行。按照國家2023—2024年全面鋪開、2025年完成成果上報的總體要求,預計全區要完成10萬個土壤表層樣點調查采樣,今年要完成70%以上的調查采樣任務。
據悉,廣西以清單式推進土壤普查工作。根據普查對象、普查內容、組織形式、技術路線、經費保障、時間安排等制定工作路線圖,制定工作清單和任務分工,用項目管理的方式推進土壤普查,抓好樣點校核、調查采樣、數據匯交、成果編制等關鍵環節。
上海市
為有序推進上海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3月2—3日,上海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全市土壤普查第一期培訓。重點圍繞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系列政策文件、各項技術規程、以及普查成果形成的相關要求,對整個土壤普查工作進行了全流程的梳理指導和強化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