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到近百家,服務范圍覆蓋90%以上的制造業領域。
在近日召開的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年來,我國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應用規模和水平進入領先行列。
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增長約13倍,達到每萬名工人322臺。5G、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的應用規模穩居前列。
十年來,110家工廠達到國際智能制造先進水平,建成了近2000家引領行業發展的高水平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十年來,我國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已接近3萬億元,工業軟件產品收入突破24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到近百家,服務范圍覆蓋90%以上的制造業領域。
下一步,將堅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加快打造智能制造“升級版”,主要分為四個方面:
著力構建高效能創新體系,加強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研發,引領智能制造演進升級。
著力建設高水平產業體系,推進智能制造裝備、工業軟件、系統解決方案創新發展,加強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著力形成高
標準應用體系,持續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打造更多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加快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鼓勵建設智能制造先行區。
著力打造高層次保障體系,聚焦標志性產品、骨干企業、人才和產業集群,優化智能制造推進體系,實施智能制造合作伙伴計劃,開展多層次、跨領域交流合作。
去年底,工信部等十五個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機器人產業營收年均增速要超過20%,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要翻倍增長。而2020年我國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為246臺/萬人,意味著到2025年將達500臺/萬人左右,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目前我國老齡化趨勢持續加劇,勞動力的減少以及用工成本的增加,讓制造業的發展壓力不斷增長,加快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自動化應用發展已是當務之急。
聯合國預測顯示,中國20歲至64歲的人口(大部分勞動力)可能已經見頂,在2030年之后將急劇下降。
而實際上我國制造業也在內縮,服務也持續擴大,愿意進工廠工作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制造業就業人數為1.47億,比2012年減少2200萬人,同一時期,服務業的就業人數增長32%,達到3.65億人。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目前中國的勞動人口不再急速增長,不能再依賴持續擴大的勞動力來推動經濟增長,而自動化就是提高其現有工人生產力的可靠方式。
除了緩解勞動力不足的壓力外,中國產業結構加快轉型,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業占比不斷提高,也在要求著機器人自動化的加快應用,高端制造在精度、穩定等方面的要求正是機器人所擅長的。
勞動力市場變化和機器人技術提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將推動中國進入機器人應用的熱潮期,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運營庫存在100萬臺左右,華爾街日報預計,到2030年中國生產線上的工業機器人將達320萬至420萬臺。
加速制造業的自動化進程,不僅是為了緩解勞動人口減少的壓力,還有助于高端制造業的發展,華爾街日報稱,這是中國發展為更高收入水平國家的必經之路,目前中國占據全球制造業的29%,依然是毫無疑問的世界制造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