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研團隊用3D打印技術創造出首個完全數字化制造的衛星等離子
傳感器――也稱為延遲電位分析儀(RPA),其展示出的性能與最先進的半導體等離子傳感器一樣出色,可應用于軌道航天器以探測大氣化學成分和離子能量分布。
科研團隊使用玻璃陶瓷材料,通過聚合工藝制造的這些傳感器可以承受航天器在低地球軌道上遇到的廣泛溫度波動。相比半導體等離子傳感器,這些3D打印傳感器成本低、生產速度快,非常適用于廉價、低功率和輕便的衛星,對地球高層大氣的通信和環境進行監測。
未來,科研人員希望進一步改進制造過程,減少玻璃陶瓷缸聚合中的層厚度或像素尺寸,以創建更精確的復雜硬件。此外,他們還想探索使用人工智能來優化特定用例的傳感器設計。該研究發表在《增材制造》上。
注:本文摘自國外相關研究報道,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和立場,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