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深度】從機械表到電子式
電能表,再到
智能電表,對于廣大居民用戶來說,智能電表取代機械表和電子式電能表,可以讓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用電繳費,實時查看用電情況,了解電量剩余狀況,極大的方便了日常生活。
近年來,電力行業、智能電網的技術進步和高速發展帶動了我國電能計量市場的繁榮。作為我國電工儀器儀表中主要的產品,智能電表的產量一直處于較高水平,并涌現出以威勝集團、林洋能源、寧波三星醫療電氣、海興電力、科陸電子、炬華科技等為代表的企業,并在近幾年的國網、南網招標中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實力。
然而,隨著國網、南網招標工作的持續開展,以及我國智能電網改造工作的逐漸完成,智能電表招標數量相比智能電網改造初期有所減少。相反,國外智能電表市場卻呈現出較快增長的態勢,呈現出一番方興未艾的景象。
物聯網分析公司 Berg Insight 的一份新研究報告分析了智能計量技術在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越南、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發展情況。根據該研究,亞太地區智能電表的安裝基數將以6.2%的復合年增長率 (CAGR) 從2021年的7.577億臺增長到2027年的 11億臺,2026年裝機量將達到10億臺。與此同時,亞太地區智能電表的滲透率將從2021年的59%增長到2027年的74%,而預測期內的累計出貨量將達到9.346億臺。
研究指出,雖然東亞構成了亞太地區最成熟的智能電表市場,但增長最快的市場都在南亞和東南亞,一波智能電表項目正在席卷該地區。最顯著的增長預計在印度,印度最近推出了一項大規模的新政府資助計劃,目標是到2026年安裝2.5億個智能預付費電表。在鄰國孟加拉國,大規模智能電表裝置現在也正在興起政府也在推動安裝智能預付費計量。
我國是電能表生產大國,智能化電表等主要產品已經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技術標準,生產和研發能力也已經能夠滿足國際市場的不同需求,而且價格優勢明顯,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目前,我國智能電表產業已成為“走出去”最成功的產業之一。不僅占據了整個國內市場,而且全球很多國家和地區使用的電表也都是由中國企業生產的。
2021年度,中國企業共向159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電能表相關產品,出口總金額超過108,68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0億元。從數量來看,2021年度向亞洲地區出口單、三相整機產品數量共計19,627,256只,占比超過55%,出口金額共計37,651.55萬美元,占比約35%。
隨著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國外智能電表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為電能表企業提供了新的業績增長點。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相繼提出智能電網建設規劃,而包括部分亞洲、非洲、中東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結合電網的大規模建設、升級和改造,正在全方位推進智能電網的建設,拉動了包括智能電表在內用電設備的市場需求。
隨著智能電網在發展中國家的進一步推進和在發達國家的逐步優化,預計海外智能電表的市場需求將呈現出較快增長的態勢。而亞洲除中國外,還有5個人口大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可以從中略察亞洲對智能表計旺盛的需求量。
面對不斷擴容的海外市場,電能表企業只有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不斷提高電表的制造工藝和智能化水平,研發針對海外市場需求的智能電表,才能在海外市場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