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0第三批行業標準制修訂和外文版項目計劃的通知》(工信廳科函〔20203263號),《乳制品中乳糖的測定-核磁共振波譜法》被列入制定工作計劃,項目編號為2020-1733T-QB。由全國特殊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起草工作組按照標準制定工作程序,組織完成了本標準的征求意見稿,現向有關行業部門、協會、生產、銷售、科研、檢測和用戶等單位廣泛征求意見。
目前乳品中乳糖含量的檢測主要采用國標GB 5413.5-2010,即萊因―埃農氏法(滴定法)和高效
液相色譜法,另外還有分光光度法、酶電極法、酶-比色法以及近紅外光譜法等。萊茵-埃農氏法(滴定法)所使用的試劑具有一定腐蝕性且對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要求較高,耗時長、操作繁瑣,滴定終點肉眼不易判斷,易產生誤差,結果不太準確。直接滴定法應用于復雜乳制品基質中存在多種還原糖的情況下,測定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干擾,測定結果準確性不足。高效液相色譜法雖然可以避免還原糖對于檢測的干擾,但其顯著缺點是耗時長、分析成本較高、示差折光檢測器的選擇性、重復性和穩定性不足,尤其對于乳制品復雜基質中乳糖的分析較為困難。分光光度法雖然靈敏度較高,但對檢測條件的要求比較嚴格,樣品需在堿性條件下起顯色反應,操作繁瑣。酶電極法分析比較容易受葡萄糖、蔗糖等其它還原糖糖類的干擾。酶-比色法靈敏度較高,但顯著缺點是測定時間長,時效性難以保證,不易推廣。近紅外光譜法需要大量樣本建立預測模型,建立模型過程比較復雜,費時費力,且操作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數據分析建模能力;此外,由于水分子對紅外具有較強的吸收,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液體樣品的檢測,測定結果準確性不足。綜上所述:亟需開發一種能夠實現對乳制品中乳糖含量進行快速、準確且高效的定量方法。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 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參考GB/T 6682―2008 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JY/T 0578―2020 超導脈沖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波譜測試方法通則;JJF 1448―2014 超導脈沖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譜儀校準規范等技術文件編制而成。
本文件描述了乳制品中乳糖的測定方法――核磁共振波譜法。 本文件適用于采用核磁共振波譜法測定乳制品中的乳糖,包括牛奶、發酵乳、奶片、奶酪、奶粉中乳糖的測定。
方法原理:
在充分弛豫條件下,一維核磁共振波譜譜峰的積分面積與樣品中所對應的自旋核的數目成正比。同時基于核磁共振信號強度(峰面積)互易原理,即給定線圈中核磁共振信號強度與90°脈沖寬度成反比,分別測定外標參考物質和待測樣品的一維核磁共振氫譜(1H NMR)及90°脈沖寬度,采用外標法測定樣品中乳糖的含量。
儀器設備:
1.核磁共振波譜儀:氫(1H)共振頻率不低于400 MHz;可控溫,溫度精度不低于±0.1 K。2.核磁共振樣品管:外徑5 mm,同心且均勻。3.分析天平:感量為0.1 mg和1 mg。4.旋渦震蕩儀。5.pH計:精度為± 0.01。6.移液器:量程為10 μL~100 μL和100 μL~1 000 μL。7.水系微孔過濾膜:孔徑0.45 μm。8.離心機:離心速度≥ 8 000 r/min。
上機測定參考條件:
1.核磁共振樣品管不旋轉。2.檢測溫度:(300.0± 0.1)K。3.空掃次數:4次。4.掃描次數:64次。5.譜寬:8 000 Hz。6.采樣點數:65 536。7.接收增益:16。8.弛豫延遲時間:≥4 s。9.水峰壓制脈沖序列:預飽和加相位循環。
上機測定:
1.按照JY/T 0578―2020的規定對探頭溫度進行校正;按照JJF 1448―2014的規定對1H譜靈敏度、分辨力、線性、1H譜定量重復性進行校準。2.將裝有上機樣品(7.1.3)的核磁共振樣品管置于核磁共振儀檢測腔內,設置樣品管不旋轉。3.設置待測樣品溫度為300.0 K,測樣前需要等待樣品溫度穩定。4.新建氫譜標準實驗文件。5.鎖場與調諧。6.勻場。7.測定樣品的90°脈沖寬度,并記錄結果。8.調用有相位循環的預飽和水峰壓制脈沖序列。9.在7.2條件下設定參數,根據記錄結果(7.3.7)設定90°脈沖寬度,根據水峰壓制效果優化水峰壓制位置、壓制功率等,保持各樣品接收器增益值一致。
本標準的實施,將解決目前乳制品中乳糖含量測定方法標準不足的問題,規范了乳制品行業生產,為國內外銷售及開展對外技術、經濟交流提供檢測依據。同時,有利于消費者選擇適合的產品,保障我國乳制品保持健康有序的發展。在推動和指導乳制品開發、產業升級發展方面具有重要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