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劍琳,工學博士,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專業,2014年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訪問學者,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昆明儀器儀表學會秘書長。一直從事無線傳感器網絡、資源分配和優化、多移動機器人系統方面的研究,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2個項目,參與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和云南省科技重大專項課題1項,主持和參與企業委托項目11項。
挖掘地方優勢,大力推進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在云南的發展和影響,自2020年起,組織開展了兩屆云南省儀器儀表制造工大賽,經過省賽推薦的選手在2020年“中控杯”第三屆全國儀器儀表制造工賽項決賽上,獲得個人獎二等獎3人,三等獎3人,優秀獎5人,榮獲“優秀組織獎”;經過省賽推薦的選手在2021年第四屆全國智能制造應用技術技能大賽“儀器儀表制造工賽項”上,獲得職工組全國二等獎2人和全國三等獎2人。今后將繼續做好云南的區域技術發展服務,為云南的產業發展貢獻力量。
Q:與男性科技工作者相比,女性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或管理上是否存在優勢?
A:我認為女性科技工作者與男性科技工作者是不具可比性的,就像蘋果和梨子,各自不同卻自洽怡然。那么如何定義女性在科技領域內的地位呢?在我看來,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科技工作對創造力的需求越來越高,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科技的另一面是藝術。和很多藝術品一樣,好的科技工作以豐富的想象力為起點,耐心的投入為必經之路,最終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作品。而女性的優勢恰恰在于有想象力,有柔韌性和耐心,所以我相信這個時代下會有更多的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這個“藝術”領域上占有一席之地。
Q:作為新時代女性科技工作者,如何踐行和弘揚科學家精神?
A:新時代女性科技工作者應當把“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作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在工作中一一落到實處,為建設時代科技強國,不忘科研初心,牢記創新使命,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Q:學術組織應該如何促進女性科技工作者的成長和發展,讓女性科技工作者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
A:讓女性科技工作者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我認為學術組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1)搭建女性科技工作者發展論壇,為女性科技工作者提供資源和信息共享,以論壇的方式為女性科技工作者發聲;(2)在政策方面可以對女性科技工作者有所傾向,在各項獎勵中考慮女性的占比,只有打開獎勵這個天花板,才會更有效地提升女性在科技工作中的地位,從而鼓勵更多的女性參與科技工作。(3)大眾對女性科研工作者是有刻板印象的,這樣的刻板印象或多或少會影響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職業發展以及新一代女性對科研道路的選擇,學會組織可以在宣傳方面打破這樣的刻板印象,讓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形象豐富起來,科學是嚴謹的,但人是豐富的有趣的,允許多樣化才是蓬勃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