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循環暢通的關鍵,我國“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是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動實體經濟特別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途徑。河南省堅持“項目為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扎實推進“萬人助萬企”活動,加快構建一流的產業生態,不斷豐富、培育和支撐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針對當前河南省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短板和薄弱環節,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通過提升產業鏈主體創新能力、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強化招商引資模式創新等方式,推動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協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提升產業鏈主體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推動產業鏈創新鏈雙向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集聚創新資源,形成“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產業創新生態。圍繞產業需求,支持骨干企業牽頭、協同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構建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推廣-企業孵化一體化科技創新鏈條。借鑒深圳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樓上創新、樓下創業”“沿途下蛋”的發展模式,有效解決初創企業缺乏設施和技術平臺的瓶頸,縮短原始創新產業轉化的時間周期。鼓勵龍頭骨干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高標準推進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推動建設產業創新創意中心和青年工匠教育及創業工場,發展“互聯網平臺+創業單元”模式,優化企業創新服務。構建政策精準、服務集中、要素集約、企業集聚、產業集群的全生命周期的企業扶持激勵政策體系,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更多細分行業的“單項冠軍”。
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夯實產業鏈集群化發展的基礎設施,布局基于新技術的產業生態,推進傳統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搭建“數據中臺”,打造“工業大腦”,通過建設工業大數據平臺和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推動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產能共享、產業鏈供應鏈互通。推動平臺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整合開放資源,加快平臺化企業向全產業鏈服務平臺轉型,面向中小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形成集成服務、協同產業的平臺經濟生態。構建“政府+平臺+產業”的全產業鏈服務平臺,打造供應鏈+制造一體化服務場景。借鑒浙江臺州玉環閥門產業供應鏈與智能制造協同共振的經驗,搭建全行業數字信息化體系,通過集采集銷的數字化服務引導中小企業生產管理數字化轉型,以降低采購成本實現供應鏈線上重構,圍繞產業集群的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共性需求,組建行業全鏈條服務平臺,以產業數據支撐重塑政府產業政策的制定模式。
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鼓勵制造業企業服務化轉型,延伸企業價值鏈,提升企業創新力和生產力,通過售后服務和信息反饋等方式改進產品不足,設計出差異化和個性化產品,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形成整體解決方案,提升企業服務化深度。支持制造業行業龍頭企業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研發設計、創業孵化、計量測試、檢驗檢測等社會化、專業化服務。培育制造服務業新型產業服務平臺或社會組織,開展協同研發、資源共享和成果推廣應用等活動,提升面向制造業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能力。加快制造業與信息服務、智慧物流、會展服務等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圍繞特色產業鏈,形成集研發與科技服務、設計服務、信息軟件服務、咨詢服務、會計事務所、投資機構等功能兼備的商務服務空間,培育“共享型生產服務業”,建設新型兼職和人才、知識技術服務等眾包平臺。
創新招商引資模式。針對產業基礎薄弱、龍頭企業少、產業鏈不完善、招商引資困難等問題,要創新招商引資的模式。探索與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發達地區合作,聚焦產業鏈缺失環節,成立產業育成中心,建立“研發在外地、生產在本地”的飛地經濟模式,借智借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新經濟新業態轉移、高新科研成果轉化。可借鑒合肥招商模式,用股權投資做產業導入,帶動社會資本服務于地方招商引資,形成產業培育合力。通過引入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帶動產業上下游企業集聚,實現產業鏈整體提升。同時,改變傳統的通過土地優惠政策或財政補貼進行招商的模式,通過標準廠房建設推動中小微企業集聚,降低企業的進入門檻,消除企業投資的心理障礙,進而促進招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