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 導讀:水環境監測是衡量水環境健康與否的“標尺”,水質監測都檢測啥?未來怎樣發展?
眾所周知,環境監測承擔著水、大氣等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體檢”工作。水質監測作為環境監測的一大分支,其對于水環境的提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現在,我國的水質監測工作迎上了水污染狀況大起底、大翻新的重要工作,自然,對于水質監測系統的要求也要不斷提高。
真正了解水環境,還得水質監測先“出馬”!
水質監測都檢測點啥?
水質監測主要監測水中的污染問題。而水源中的污染問題多種多樣,水質監測需要承擔的檢測內容也就越來越多。根據水環境的污染情況來看,常見的污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
高錳酸鹽指數。
而要往細了說,檢測類目龐雜多樣,就拿飲用水檢測來說,檢測11類項目,就有超100多項的具體指標,經過這么多指標的檢測達標后,才能稱之為安全的飲用水。其中包括微生物指標總大腸菌群、菌落總數等,毒性指標中有機化合物包括甲醛、四氯乙烯、七氯等,毒理指標中無機化合物指標包括氟化物、氰化物、銀、鉛等等。
水質監測水平的提升路,漫漫之長。
那么,水質監測系統的覆蓋率如何了?
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中提出,今年,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情況明顯改善,并持續改善。此前已完成全國范圍內的飲用水監測覆蓋工作,下一步將橫向擴展河湖、管網、地下水等水質監測的覆蓋面。
山東濟南,日前已完成全市供水管網的水質在線預警
監控系統全覆蓋,實現了從供水源頭到“水龍頭”的全鏈監管與安全保護。
上海寶山區此前消息稱,為掌握全區河湖水體的水質情況,助力水環境整治成效,根據河道名錄,開展了全區村級河道和其他河湖水體的水質監測工作,實現了全區河湖水體的水質監測全覆蓋。
此前山東等多個省份也立下“軍令狀”,“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監測要實現“全覆蓋”,看來要不了多久,水質監測的系統就能“一網聯動、多網聯通”了!
當前是大數據、智能化的“天下”,水質監測也要“大興”智慧發展!
“智慧環保”要打通水環境治理的“快速通道”,水質監測當然也是它的“外延”。要看到,我國目前的水質監測能力是在日益增強的,設備儀器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智慧化當然也得一起“拿下”,以促進水質監測更快速、更便捷、更準確。
此前,全國生態環境智慧監測平臺正式上線,開啟從傳統監測到智慧監測跨越式發展的初步探索。該平臺集成三維渲染、仿生GIS、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了數據貫通、可視化、智能交互,形成“空天地”模式的生態環境監測能力。
加快水質監測的覆蓋面建設與智能化發展,以竭力織好碧水生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