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記者從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獲悉,該院于紅剛教授團隊采用人工智能輔助內鏡檢查,可將胃腫瘤漏檢率降低近八成。胃癌是全球高發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東亞尤其常見。全球大多數地區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約為20%,而早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則高達90%,因而早期診斷對于胃癌患者尤為重要。
此前,于紅剛帶領團隊研發的一款AI監測系統――內鏡精靈(ENDOANGEL),帶有胃早癌檢測模塊,經過多中心臨床試驗初步評估,有助于改善消化道內鏡檢查質量。而后于紅剛團隊不斷調整、改進模型,以便更好地識別胃腫瘤,并將升級后的系統更名為內鏡精靈―病變檢測(ENDOANGEL-LD)。
比較漏診胃腫瘤的特征,研究團隊還發現,AI輔助檢查對胃竇或幽門腫瘤漏檢率顯著更低,更不容易漏檢尺寸小于等于10毫米的胃部腫瘤?;谶@些發現,內鏡精靈能夠在不增加檢查時長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胃腫瘤的漏檢率,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活檢,并有望提高胃腫瘤的檢出率。目前,課題組正在啟動一項覆蓋全國各地區的大樣本多中心研究,進一步評價該系統提高胃腫瘤檢出率乃至早癌檢出率的有效性和穩定性,探索和驗證AI在消化道腫瘤早診早治的臨床價值。
AI在醫療上的其他用處
當我們聚焦到AI輔助診斷,又可以細分為四大子領域,包括AI醫學影像、電子病歷、智能導診、虛擬助理?;颊咴卺t院就醫一般按如下流程:掛號-候診-診斷-處方-支付-配藥,AI輔助診斷可以在上述各個環節切入,提高醫生診斷速度和質量,降低醫院運營成本?,F在大多數落地方案集中在為某個特定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上。
如何提升醫院系統運營效率,提高醫生診斷的精確度,加快醫生的知識學習與沉淀是各級政府和醫療行業人員都關注的熱點。人工智能技術是當下最火熱的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如何賦能醫療服務,是眾多公司和機構嘗試的方向。政府管理部門也期待人工智能技術能為醫療行業帶來創新發展。
醫療領域上下游產業鏈長,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場景多,一般在狹義的醫院場景下可以分為AI輔助診斷、AI健康管理、AI藥物開發、AI疾病預測等。本文為獵豹用戶研究中心開展的AI醫療行業掃描第一篇,重點聚焦分析AI輔助診斷在醫療領域的應用。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