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黑人-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欧美午夜毛片a级在线-欧美午夜免费一级毛片-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深圳市儀器儀表學會 關于學會| 加入學會 | 聯系我們
郵箱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學會新聞學會新聞
學會新聞

芯片何時實現自主可控?半導體產業努力突破壁壘

儀表網 2021-07-15
儀表網 儀表產業】如果要給2021年上半年的汽車產業定個關鍵詞,“芯荒”肯定跑不了。缺芯的日子仿佛沒有盡頭,整車生產“陣痛”曠日持久。缺芯倒逼著芯片自主可控,加速芯片本土化也再度成為了業界焦點。
 
  “缺芯”倒逼汽車半導體加速自主化
 
  新四化浪潮下,國內新能源、智能汽車市場快速崛起,催生了汽車半導體發展新機遇。“未來,一輛汽車上的半導體將達到6000-10000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Thomas Manfred Müller曾公開表示。“如果實現了無人駕駛L4的水平,半導體在一輛車里的價值還有望翻3倍。”
 
  在這種巨大的需求下,汽車半導體的市場規模也在快速擴大。然而提到中國本土企業能夠把握在手里的份額,直到現在仍微乎其微。截至目前,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僅為15%,其中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5%,本土汽車半導體供應鏈高度依賴國外廠商。
 
  還有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涉及到的半導體也仍然是國外廠家占絕對份額,中國占比是相對比較低的。而且國內廠家主要聚焦在低端的電源、分立器件、邏輯器件等領域,產業鏈完全自主可控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
 
  所以很尷尬的現狀是,國內汽車芯片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高度依賴進口,并且直到現在仍沒有明顯的改善。汽車芯片的進口額從2016年到現在始終保持著10%以上的增速,2020年中國芯片進口總額突破3000億美元,超過石油1倍。
 
  正因為如此,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主要半導體廠商產能持續吃緊,由“芯荒”引發的汽車產業停工停產危機也在不斷擴大。受缺芯影響,2021年全球汽車預計將減產超400萬輛,其中國內市場全年預計減產超過60萬輛。
 
  自主車用芯片為什么“爬不起來”
 
  芯片生產之路始于設計。雖然產業鏈上游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件及IP供應在集成電路產業鏈中產值占比雖小,但地位極其重要,而這恰恰也是中國的短板,中國芯片產業從一開始就被卡住了脖子。
 
  制約我國芯片發展的客觀因素主要還有兩點:
 
  1、56%的晶圓制造產能集中在臺灣和日韓,封測則集中在東南亞,國內生產能力缺乏;
 
  2、國內測試、認證機構較少,國家標準體系不健全。
 
  中國是個制造大國,但在最上游的“晶圓制造”領域卻遲遲未攻克。打蛇打七寸,晶圓制造就是汽車芯片的“七寸”。事實上,過去這些年,中國一直在芯片上不斷擴產,2020年已經占據全球芯片產能的15%,僅次于中國臺灣、韓國。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正視下這15%的產能的構成。其中60%的產能其實是由外資貢獻的,中國本土企業的產能只占不到40%左右,即總全球芯片總產能的6%。
 
  中國至少還需要8個現有中芯國際產能,才能改善當下的芯片供給狀況,因為中國芯片需求太高了。此外,在產品層,國內大部分芯片公司對ISO 26262標準的接觸還不深,目前僅有極少數公司通過了該體系認證。國內的車規芯片廠商在2010年時就只有幾家;2015年10家左右,但多集中在后裝市場;2020年的時候成長到了40家;而到6月為止,統計大概有70家車規芯片廠商,250種準車規芯片。
 
  即便如此,依舊有很多車規芯片其實“名不副實”。目前國內大部分芯片公司對ISO 26262標準才剛剛開始接觸,可能只有極少數公司剛通過了ISO 26262體系認證,但是芯片認證可能現在還正在進行。
 
  這反映在產品上,主要是相關的測試認證十分不完善。在由中國集成電路創新設計聯盟牽頭做的汽車電子創新產品目錄中,73家單位的293款產品里,就只有25家提供了38份AEC-Q100報告,絕大部分的產品在AEC-Q100合規性測試驗證方面都不完善,這顯然不符合汽車電子的嚴格要求。
 
  另外,芯片行業上游存在一定技術壁壘,與消費類芯片和一般工業類芯片相比,車規級芯片開發難度更高,工作環境也更嚴苛,由于涉及到人身安全,還要求極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也從源頭上遏制了一些本土企業的積極性。像使用環境,汽車芯片比傳統工業類和消費類芯片更加嚴苛,設計壽命差別大,消費類芯片只考慮三年生命周期就可以了,三年之后可能就換代了。但是汽車芯片必須維持十年以上的生命周期,還有20萬公里的壽命要求,溫濕度要求都跟傳統的消費類電子不一樣,產品良率還要高。
 
  本土半導體產業的突圍路徑
 
  在疫情的大環境下,芯片國產替代不再是一句口號。尤其是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芯片等細分領域,已有一些自主芯片公司開始展露頭角。因為隨著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逐步演進,對芯片的種類和功能要求會不斷變化,比如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域,甚至進入車載計算機的時代,可能會需要集中度更高、性能更高、算力更大、功能安全要求更嚴苛的芯片,圍繞核心大算力芯片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和供應鏈體系,這給我們這些新進入的芯片創業企業提供了機會。
 
  智能座艙芯片是前哨戰,自動駕駛芯片才是國產超車戰爭的制高點。在自身研發實力逐步增強的同時,有企業還通過投資并購的方式來快速覆蓋產能資源。中國有望在未來10年增加約40%的新產能,成為全球大的半導體制造基地。
 
  國家層面也認識到,完整的產業鏈對于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正在積極利用政策“東風”引導半導體產業。恰逢十四五開局之年,浙江、山西等多地先后發布“十四五”規劃,點名著重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國家也在十四五重申了科技興國戰略以及扶持半導體的計劃,芯片“內循環”投資布局正在如火如荼上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的成立,以市場化投資的形式推動該產業的發展。據悉,國家大基金一期從“強長板、補短板”的角度出發重點投資了52家公司,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國家大基金二期進一步針對半導體行業的薄弱環節(成熟制程晶圓制造)進行突破。目前大基金二期公開投資項目已超過10個,總投資金額已超300億元。
 
  突破很難,但是一旦突破,光是龐大的中國市場就足以成就一家超大型企業。
52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勵
留言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