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上游】導讀:2020年6月10日,央財經發布一則新聞稱“芯慌”致全球300萬輛車停產,道出了目前汽車芯片短缺的事實。根據Alix Partners調研數據顯示,在此次汽車芯片短缺事件中,中國成為了損失最嚴重的國家。未來,中國在汽車芯片領域應加大研發,不斷突破,只有掌握了汽車芯片的關鍵技術,中國才可以在未來不受汽車芯片短缺的困擾,保障本國汽車行業平穩發展。
1、中國成為受汽車芯片短缺損失最嚴重的國家
汽車芯片短缺已經不是短期問題,早在2020年12月份,南北大眾就曾因汽車芯片短缺問題而停產。2021年6月10日,央財經再次發布了汽車芯片短缺的現狀,因汽車芯片短缺使得近300萬輛車挺長。同時,因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停產車輛較多進而導致眾多品牌的車型出現一車難求的現象,汽車銷售市場由原來的“車等人”變成了“人等車”。
根據Alix Partners數據預計因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全球汽車行業將損失610億美金,其中以中國汽車行業損失最為嚴重,損失金額將達到255億美元左右。
2、中國在汽車芯片方面自給率僅為5%
目前中國成為受汽車芯片短缺損失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主要原因在于我國對汽車芯片高度依賴進口,國產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5%。因此,我國應加快對汽車芯片的研發,提高汽車芯片的自給率才能在全球汽車芯片缺乏的情況下,保障本國汽車芯片的供給。
3、14nm芯片及光刻機設備完全自主量產是破局的關鍵
14nm是我國需求量最大的芯片制程,也是我國汽車芯片的主要使用制程,因此實現14nm制程芯片的國產化是我國汽車芯片破局的關鍵。目前,我國僅中芯國際實現了對14nm芯片的量產,但是使用的光刻機受到了海外企業的限制,若海外企業對光刻機停供,我國將無法自行生產芯片。
截至2020年底,我國光刻機龍頭企業上海微電子成功制造出了28nm制程的光刻機,雖然還未量產但已經是我國光刻機歷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步,說明我國光刻機研發水平在不斷進步。綜合來看,我國應加大研發投入,早日突破14nm芯片的完全自主量產,為我國汽車芯片打好良好的供給基礎,確保我國汽車行業排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