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都在推進智慧交通項目,但在全球智慧交通系統的推廣應用上,美、歐、日已經先行一步,正處于產業化基本形成和大規模應用階段。智慧交通該如何智慧化?它要如何實施?現今我國智慧交通發展成果如何?
何為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不同于智能交通,智慧交通是智能交通的技術和范圍革新。智能交通是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提出的理念,是一個基于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面向交通運輸的服務系統。它的突出特點是以信息的收集、處理、發布、交換、分析、利用為主線,為交通參與者提供多樣性的服務。
2009年被IBM提出智慧交通的理念。它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融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高新IT技術,通過高新技術匯集交通信息,提供實時交通數據下的交通信息服務。大量使用了數據模型、數據挖掘等數據處理技術,實現了智慧交通的系統性、實時性、信息交流的交互性以及服務的廣泛性。
智慧交通是需要人、車、路三位協同,人與車、車與路的信息交互共享,打破藩籬,實現交通一體化。發展智慧交通而不是智能交通,是實現各種交通方式的高效協同,從科技感提升到科技體驗的層面。
新基建是智慧交通的建設基礎,但在此基礎上需要數字政府作為推手去推動項目實施。智慧交通建設需要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運作,數據處理尤為重要,以城市交通為例:
1、數據采集。這需要在城市道路范圍布局的所有傳感設備采集的大數據都可被利用,結合衛星定位、智慧燈桿等將城市道路情況、車輛行駛情況繁雜的大數據進行精細采集,同時,對道路上行駛的車輛產生的各類移動數據流做到實時采集上傳。
2、大數據處理。交通數據的一個特點就是數據量大且異構源多,城市建設中的許多設備每天產生的大量原始數據,需要對這些原始數據進行精準高效的處理和分析,并且能及時反饋到用戶終端。
3、數據處理中心規劃。數據處理中心像是一個匯總站,通過專網通信連接采集設備和
服務器,對各種被采集的數據進行匯集、存儲、處理和分析,然后轉化為相應的交通信息反饋給各大平臺應用,實現數據信息具象化。
4、公共網絡發布。城市中布局的各種設備使用的通信網絡是不一致的,在經過數據中心處理之后的信息通過GIS和GPS技術將城市路況和路線指引規劃反饋到用戶終端。
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礎上,在交通領域中充分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移動互聯網等技術,通過高新技術匯集交通信息,對交通管理、交通運輸、公眾出行等等交通領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設管理全過程進行管控支撐,使交通系統在區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時空范圍具備感知、互聯、分析、預測、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發揮交通基礎設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統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為通暢的公眾出行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服務。
智慧交通是在整個交通運輸領域充分利用物聯網、空間感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綜合運用交通科學、系統方法、人工智能、知識挖掘等理論與工具,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動服務、科學決策為目標,通過建設實時的動態信息服務體系,深度挖掘交通運輸相關數據,形成問題分析模型,實現行業資源配置優化能力、公共決策能力、行業管理能力、公眾服務能力的提升,推動交通運輸更安全、更高效、更便捷、更經濟、更環保、更舒適的運行和發展,帶動交通運輸相關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