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 XDA 報道,谷歌最近收購了一個專注于 3D 音頻技術的初創公司 Dysonics。初創公司 Dysonics 曾為耳機開發了一種無線運動
傳感器,稱為 Rondo Motion,該傳感器根據用戶的頭部轉動(類似 VR 空間意識)修改聲音輸出。Dysonics 還曾與維珍航空合作,將其 3D 音頻帶到飛機的娛樂系統中。
那么無線運動傳感器又應用于哪些領域呢?
無線傳感器的組成模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在工作時它將由電池或振動發電機提供電源,構成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由隨機分布的集成有傳感器、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模塊的微型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方式構成網絡。
傳感器網絡系統通常包括傳感器節點、匯聚節點和管理節點。
無線傳感器新用 穿戴監測運動量
密歇根州立大學的電氣工程與運動學專業研究部門合作開發了一套新的可穿戴式傳感器網絡,可以監測一個人的身體活動狀況和整體運動量。
實驗者將在手腕、手臂、小腿上分別穿戴上三個小的無線傳感器,可以通過對頻率、強度、時間等數值的監測來確定當前用戶的運動類型以及其他一些有價值的信息。這些數據還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傳輸至遠程
服務器,供服務提供商進行健康評估和管理。
雖然傳統的基于重力感應的可穿戴式傳感器已經成為運動測量中常用的裝置,但是在登山運動中這種設備將會失去作用。而利用無線傳感器,則可以對加速度、傾斜、身體姿態、四肢距離等動作進行捕捉,來監控用戶的運動狀態。
未來:無線傳感器的國產化
隨著物聯網時代的興起,各種3G、WIFI等方式的興起,可以說給無線傳感器的發展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機。無線傳感器應該憑借著機會,加快自身發展的國產化、網絡化。
一是提高民企企業和合資企業的市場份額。首先,依靠自身傳統的技術和裝備手段保證自身的份額,同時利用中小企業的聯動性,整合發展。提速學習核心技術,爭取能夠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打破國外廠商在無線傳感器上的壟斷地位。
二是抓住物聯網等新型產業的興起,爭取自身在無線物聯網發展中獲得一個較高的地位。我國在無線傳感器上的發展已經在日益增長,也有了自己的一套發展模式。雖然在整體上的檔次還不如國外技術,但我國企業能依托外資企業在過發展的契機,結合各種高端科技,將發展滯后的無線物聯網技術順利推進,加大自身的市場份額,提升無線物聯網的國產化。同時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
三是提高國產傳感器的發展技術和制造工藝,使得國有企業能占有穩定的份額,減少價格劣勢,發揮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使得技術總體上跟不上國外發展的前提下,仍然不會被巨大的價格打入冷宮,使得大多數無線傳感器企業可以購買到全新的設備,在新技術和新工藝上也能慢慢追趕上外資企業的步伐。
資料來源:快科技、IT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