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居民飲食結構調整,對水產品消費需求穩定增加。然而水產品不易保存,保鮮期較短,易腐敗影響食用安全。近日,湖南農業大學食品安全微納生物傳感技術課題組開發了一種便攜式功能水凝膠,用于魚肉新鮮度的監測,真正實現了肉眼直接實時監測魚肉新鮮度。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水產品的供給能力提升,水產產量和消費量快速增加。中國水產養殖量已超過5140萬噸,占全球養殖量的比重超過70%。而我國沿海地區基本分布著海鮮水產養殖基地,其中,人工養殖水產品產量近些年以更快的速度增長,近年來平均增速在5%以上。
目前,捕撈和養殖生產的水產品有魚、蝦、蟹、貝、藻類、海獸等鮮活品。就我國海水產品養殖基地分布來看,渤海主要養殖的海產品有小黃魚、帶魚、鰳魚、鮐魚、鮑魚、扇貝、對蝦等;黃海有鲅魚、鯧魚、烏賊、叫姑魚、小雜魚等;東海有墨魚、烏賊、馬面鮐魚、鯧魚和鰳魚等;南海有藍圓摻、金線、馬面純、馬鮫魚、青魚、石斑魚等,滿足水產市場多樣化消費需求。
通常水產品捕撈后,如不立即采取有效保鮮措施,很容易腐敗變質,因此水產保鮮方式有冷卻、冷凍、微凍、和冷藏以及冰溫保鮮,通過降低溫度,微生物就會停止繁殖,甚至死亡,酶就會減弱或失去分解能力,從而達到延長水產保鮮的目的。此外,還有氣調保鮮、輻照保鮮、添加保鮮劑等水產品保鮮方式來提高水產品新鮮度。
冷凍保鮮主要通過將水產品中心溫度通過專業的水產冷凍機降到-15℃加以凍結,然后在-18℃的冷庫內保藏,減緩腐敗變質。微凍保鮮是通過微凍機使水產品達到部分凍結,克服冰藏保鮮時間短,又避免了冷凍保鮮中蝦肉質構的變化。冰溫保鮮繼冷藏和氣調貯藏之后的第三代保鮮技術,能夠減緩水產品腐敗變質和黑變現象,延長保鮮期。
雖說水產品采取保鮮技術起到減緩腐敗變質,提高產品新鮮度的目的,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如何通過直觀的方式辨別水產品的新鮮程度愈來愈受到重視。據悉,湖南農業大學食品安全微納生物傳感技術課題組成員近日開發了一種便攜式功能水凝膠,可用于魚肉新鮮度的監測,并且能夠實現了肉眼直接實時監測魚肉新鮮度。
筆者了解到,便攜式功能水凝膠主要是利用魚肉等水產品腐敗變質產生揮發性的生物胺,其可以催化功能膠中前體物水解成還原劑,進而還原底物顯色,從而導致功能膠的顏色發生變化,這樣也就實現了消費者直觀地實時監測魚肉新鮮度,買得新鮮、安全和品質有保障的水產品。
我國是世界上從事水產養殖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之一,養殖經驗豐富,養殖技術普及。受益于人口增長、城鎮化和消費飲食結構調整、升級,我國水產品消費量將持續增加,并且新鮮、安全和高品質的水產品更受人們歡迎。便攜式功能水凝膠研發并落地應用,也將為消費者買到新鮮、安全的水產品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