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如今醫療人工智能迎來巨大發展機遇,根據《2020醫藥人工智能發展狀況報告》表示,我國人工智能醫療處于成長期,精準醫療、健康管理和醫療機器人等將成為未來重點發展領域。
報告顯示,醫療機器人作為人工智能醫療主要細分應用領域之一,2019年市場規模達43.2億元,其中康復機器人占比47%,手術機器人占比17%,輔助機器人占比23%,醫療服務機器人占比13%。
有人將人工智能在醫療上的運用,比作是醫生的另一個大腦,而且是對數據的儲存處理傳輸能力更強的大腦。有了它,群眾能享受更好的智慧服務,醫生工作效率也會得到顯著提升,醫療資源緊缺問題也將得到很好的緩解。
業內表示,在全國各地AI+醫療行業政策的大力扶持下,AI+醫療相關市場也迎來了一波爆發增長期。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以來,我國醫療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增速保持在40%-50%,目前規模達到210億美元。同時,市場需求日益旺盛,慢病管理等領域頗具增長空間;復合型人才厚度增加也為產業厚積薄發創造了新節點。
據預測,從2020年到2022年,包含CDSS、AI+輔助檢查以及智慧病案等在內的核心醫療軟件服務市場規模,其整體的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51.9%;并預計將在2022年超過70億美元的總值。
據了解,如今各省市相關部門正著力推進AI醫療研究成果應用,進行智慧醫療建設。如安徽省阜陽市衛健委推動AI輔助診療、鼓勵智醫助理應用,該應用由科大訊飛提供;上海市推動醫學智能平臺搭建,醫渡云、大數醫達、森億智能等相關賽道的玩家可進一步在上海開展相關業務。
在AI+醫療賽道中,醫療器械和制藥仍為熱門領域。如上述報告表示我國醫藥人工智能市場需求火熱不減,不過在趨于理性,技術逐漸走向成熟,科技巨頭積極布局。
人工智能和醫療行業的融合正在為醫療技術的創新和進步提供新的動力。根據IDC的數據顯示,2025年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的總值預計將達到1270億美元,其中醫療行業在應用市場的總規模占比將近20%。
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幾年,AI+醫療將持續圍繞在如何解決全球各地醫療資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等問題。而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醫療資源服務供給達到瓶頸期,AI+醫療顯得尤為重要。
有行業人士建議,面對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和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的結構性問題,應加快人工智能在我國基層醫療的應用,建設健康中國。加快推動人工智能應用于我國基層醫療,不但可以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還可以起到“防控治未病”的作用。
如今醫療AI的應用得到很大的創新與推廣。人工智能將有助于彌補人才供需缺口、輔助醫生診斷、疾病風險預警、支持藥物研發、提升外科手術精準度……未來精準醫療、健康管理和醫療機器人等將成為重點發展領域。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在醫療應用上還有很多瓶頸和痛點問題,打破瓶頸,更好的推動人工智能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將是擺在醫療AI行業人士面前非常關鍵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