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地區第三方檢測市場發展已較為規范成熟,涌現了一批以SGS、BV、Intertek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國際上廣受認可。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起步較晚,近年來迅速發展,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其中,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快速發展,通過外延并購等形式搶占市場份額,國有檢測機構市場化轉型推進,將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
1、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產業鏈全景圖分析
第三方檢測又稱公正檢驗,是指由處于買賣利益之外的第三方(如專職監督檢驗機構),以公正、權威的非當事人身份,根據有關法律、
標準或合同所進行的商品檢驗活動。
第三方檢測行業上游主要涉及相應的檢驗檢測硬件設備及智能
控制系統等軟件服務,同時還包括第三方檢測需要用到的化學試劑、耗材等;第三方檢測應用十分廣泛,涉及的領域包含食品制造、藥品制造、電器制造、汽車制造等各行各業。
按照下游需求領域的不同性質來分類,對第三方檢測產生需求的領域包括生命科學檢測、消費品檢測、工業品檢測、建設工程檢測和進出口商品的檢測等。
2)中國第三方檢測起步晚 但其機構重要性不可替代
我國第三方檢測明顯晚于歐美發達國家。歐美國家在15世紀開始之初,為了保證產品品質,就有了第三方檢測機構的介入,成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介入商品檢測在十九世紀中葉已經很普遍了,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自覺的商業行為。
而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頒布才標志著我國第三方檢測正式起步,在這一階段我國檢驗檢測以國有機構為主。2002年之后,國有機構進一步向第三方檢測機構讓利,外資獨資檢測機構也隨之被允許進入中國市場,中國檢驗檢測市場主體規模有了根本性的改變。2014年起,以第三方檢測機構為代表的我國檢驗檢測行業開始實現快速發展。
由于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檢測市場具有幾個重要作用使得其不能被其他檢測機構替代,大概包括了三個方面的重要性:1)專業性強;2)作為獨立于當事人的第三方,更公正、客觀;3)用來彌補公共資源檢測的不足,同時第三方檢測機構以較低的花費和較高的服務,使得其廣受市場歡迎。
3)市場規模:檢測機構增加,互聯網助推市場擴容
2015-2019年,我國檢測行業持續擴容,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境內(不含港澳臺)檢驗檢測服務業共有檢驗檢測機構44007家,較2018年增長11.49%。
隨著網民數量增加;網購市場繁榮;互聯網醫療、移動醫療等新勢力的崛起,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始互聯網化轉型之路,積極利用大數據推動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擴大消費者對于第三方檢測行業的認知,從而擴大下游需求的增長。
隨著互聯網春風助推我國第三方檢測行業下游需求擴大,行業規模順勢實現擴容。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檢驗檢測機構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25.09億元。其中第三方檢測行業占據著我國檢測市場的40%左右,2019年市場規模約為1290億元。
4)企業布局分析: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更有可能發展為行業巨頭
通過對已上市的第三方檢測企業的發展模式分析,相對較大規模的檢測企業大致可分為以下兩類: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和單一細分賽道冠軍。對標海外成熟檢測企業的發展情況,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更有可能發展為行業巨頭,主要原因為:①檢測行業碎片化層度高,單一細分賽道空間普遍有限;②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可以在更多的細分領域建立自己的品牌認知度,從而建立更高的公信力;③部分細分檢測業務之間可以在人員、設備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協同。
近年來,以蘇試試驗、國檢集團等為代表的單一賽道頭部企業均開始通過外延并購等形式向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發展。如國檢集團為建工建材檢測龍頭,近年來通過并購的形式切入環境、食品檢測等領域,向綜合性第三方檢測企業進軍。
2、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
――企業結構分析:民營企業占比提升
從我國第三方檢測的發展歷程來看,發展初期國有及國有控股的檢測機構數量高于私營企業及外資企業。國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如威凱、中國家電研究院、商檢系統下的檢測機構、質檢系統下的檢測機構、各區域國家級測試中心、各縣級檢測所等是我國質量檢驗檢測市場的領導者。
國家認監委的最新檢測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檢測機構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檢驗檢測機構19444家,占機構總量比重為44.18%,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集體控股機構749家,占機構總量比重為1.70%,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
私營控股機構22958家,占機構總量比重為52.17%,同比上升3.45個百分點;外資企業415家,占機構總量比重為0.94%,同比上升0.09個百分點;其他機構441家,占1%,同比下降0.27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國民營檢驗檢測機構快速發展,2019年私營單位在全行業中的比重首次超過國有和國有控股機構、集體控股機構的比重,反映了行業市場結構的根本性變化。
2)企業競爭格局分析:外資企業領先 華測檢測領跑國產檢測機構
目前,第三方檢測行業的龍頭地位被國際大型檢測企業在華的分支機構所占據,位于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為代表性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近年來國內企業競爭力提升,其中華測檢測領跑國產檢測機構,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1.83億元。
3)下游競爭格局分析:廣泛應用于建筑、環境、汽車、食品等領域
從第三方檢驗檢測行業下游領域來看,2019年,檢測機構數量排在前列的領域主要有機動車、環境監測、建筑、食品等。從各領域機構營收占比情況來看,建筑工程檢測占比排名第一,2019年占比達16.85%;環境監測、建筑材料檢測排名第二、三位,2019年占比分別為9.72%和9.3%;后依次為機動車檢驗、電子電器檢測、食品及食品接觸材料檢測、特種設備檢測等領域。
3、中國第三方檢測行業發展趨勢及前景分析
――發展趨勢分析:國有機構市場化轉型
國有事業性檢測機構在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下屬市/縣級行政區域均設有檢測機構和代表處,由不同職能的政府部門投資建設并主管,為事業單位編制,主要針對內銷產品從事政府強制性、壟斷性的檢測任務。
隨著我國質量檢測市場的開放,國有檢測機構的市場化是必然趨勢。在市場化過程中,國有第三方檢測機構需要整合檢測資源,確定發展戰略,探索獨立的企業文化管理模式。
2)發展前景分析:市場穩步擴張
未來幾年,隨著我國檢測市場化程度加大,在外資以及民營檢測機構的推動下,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將快速增長,占檢測市場的比重也將有所提升。
前瞻分析預測,隨著我國檢測市場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放開以及檢驗檢測行業自身需求的增長,未來我國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有望保10%以上的市場增速,預計到2025年的市場規模將達到228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