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全國振動沖擊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汽車
行駛記錄儀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并向各位委員、專家征求意見和建議,意見反饋郵箱181074754@qq.com。
記錄儀是對車輛行駛速度、時間、里程、位置以及有關車輛行駛的其他狀態信息進行記錄、存儲并可通過數據通信實現數據輸出的電子記錄裝置。它一般由微處理器、數據存儲器、實時時鐘、顯示器、衛星定位模塊、信息采集模塊、數據通信接口、無線通信傳輸模塊、車速傳感器和數據分析管理軟件等部分組成。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研制使用汽車行駛記錄儀,2003年9月1日,開始實施推薦性國家標準《汽車行駛記錄儀》(GB/T 19056-2003),2004年7月起,汽車行駛記錄儀在全國營運客車等車輛上逐步開始應用。為保證汽車行駛記錄儀的量值準確、可靠傳遞,必須以統一的技術指標,規范的檢測方法,明晰的檢測設備開展汽車行駛記錄儀的量值校準,為此,四川省于2005年在全國率先制定、發布了四川省地方計量檢定規程JJG(川)90-2005《汽車行駛記錄儀》。自2005年8月1日實施以來,極大維護了司乘人員的合法權益,并為管理部門公正、準確、高效的監管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
為了加強汽車行駛記錄儀的管理和使用,2009年7月1日全國道路交通安全部際聯席會議《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對重點車輛的動態安全監管。工信部門要會同公安、交通運輸、安全監管、質檢等部門研究提出推廣汽車行駛記錄儀(含衛星定位功能)的實施步驟和方案,并聯合制定和出臺汽車行駛記錄儀安裝使用管理規定。”為配合部際聯席會議要求的實施,從技術上更好地規范衛星定位汽車行駛記錄儀,交通運輸部2011年發布了交通運輸行業標準JT/T 794-2011《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國家質檢總局2012年發布GB/T 19056-2012《汽車行駛記錄儀》,替代GB/T 19056-2003《汽車行駛記錄儀》,此次修訂增加了汽車行駛記錄儀定位性能和測試方法的要求等。
除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外,部分省市也出臺了汽車行駛記錄儀的地方標準和檢定規程,山東省2007年發布了地方規程JJG(魯)57-2007《汽車行駛記錄儀》,浙江省2007年發布了地方規程JJG(浙)94-2007《汽車行駛記錄儀》,廣東省2009年發布了地方標準DB44/T 578-2009《衛星定位汽車行駛記錄儀通用技術規范》及地方計量檢定規程JJG(粵)013-2009《衛星定位汽車行駛記錄儀》;福建省2011年發布了地方計量檢定規程JJG(閩)1045-2011《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測速裝置》,黑龍江省2017年發布了地方校準規范JJF(黑)03-2017《汽車行駛記錄儀》。目前,尚無具有衛星定位功能汽車行駛記錄儀的國家計量檢定規程和校準規范,因此,為支持具有衛星定位功能汽車行駛記錄儀在全國范圍內的廣泛推廣應用,有必要制定國家層面的汽車行駛記錄儀校準規范,以確保此類汽車行駛記錄儀的量值有效傳遞與溯源。
本規范根據JJF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100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JJF1059.1《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等計量技術規范進行編寫。
本規范主要參考GB 4094《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GB/T 19056《汽車行駛記錄儀》、JT/T 794《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等國家和行業標準。
本校準規范制定過程中,主要參考和依據了以下標準和計量技術規范:GB 4094 汽車操縱件、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標志;GB/T 19056 汽車行駛記錄儀;JT/T 794 道路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車載終端技術要求;JJF 1071 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59.1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
根據JJF1071《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在組織架構上包括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以及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為首次制定。本規范適用于已經安裝在車輛上使用的汽車行駛記錄儀的校準。(詳情請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