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開放共享是提高科研設施與儀器利用率,解決部分科研設施與儀器重復購置與限制浪費問題的重要措施。2014年,我國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正式提出建立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制度,將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進一步提高科技資源利用效率,充分發揮科研設施與儀器對科技創新的服務和支撐作用。
近年來,我國不斷采取各種措施推動大型科研儀器的開放共享,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20年,中央與地方也出臺了多項政策,進一步加大科研儀器開放共享。
科技部與財政部開展重大科研設施與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
2020年6月,科技部與財政部發布通知,決定開展2020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評價考核范圍為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對其擁有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原值5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研儀器2019年度的開放共享情況進行評價考核。評價考核內容具體包括:運行使用情況、共享服務成效和組織管理情況。
評價考核是《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確定的重點任務,通過評價考核建立獎懲機制能夠更好地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開展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工作。
六部委推動大型科研儀器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
2020年10月,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人民銀行發布《關于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改革發展與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
《意見》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對民營企業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任務。
此外,《意見》還要求推動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進一步向民營企業開放。鼓勵民營企業和社會力量組建專業化的科學儀器設備服務機構,參與國家科研設施與儀器的管理與運營。
湖南省啟動新一輪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開放共享雙向補貼經費
湖南省的科研基礎設施和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雙向補貼經費自2018年開始實施,有效推動了湖南科省研設施和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降低了高校院所科研設施和儀器空置率,解決了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團隊等社會用戶高端儀器設備的使用難題。
下一步,湖南省還將更深更廣的推進雙向補貼工作。包括:修訂完善管理辦法,讓辦法更具操作性;加大政策宣講及操作培訓力度,提高政策認知度、參與度和受益面;推進雙向補貼與評價考核結合,提高管理單位重視度和主動性。
江蘇省開展《江蘇省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立法需求調研
2020年5月,江蘇省科技廳發布關于開展《江蘇省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立法需求調研的通知,正式啟動相關調研工作。向全省126家高校院所、13個設區市科技局及其地區中小企業進行問卷調差,研究江蘇省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立法需求狀況。
此次調研重點圍繞四個方面,一是大型科學儀器設施資源基本情況,包括儀器總量、年運行機時、年服務收入、年服務量等;二是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開放共享舉措,包括開放共享在線服務平臺、經費投入、績效評價制度、人員隊伍培養及激勵機制等;三是大型科學儀器設施開放共享存在問題;四是對《規定》立法的相關意見和建議。
安徽省鼓勵重大科研設施和儀器對外開放共享
2020年7月,安徽省發布《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稱《條例》),開征求公眾意見?!稐l例》第七章提出鼓勵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對外開放共享,以提高使用率,包括三方面內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政策支持科研設施與儀器共享共用;安徽省科學技術、財政等部門應當制定購置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規劃,并開展對以財政性資金為主購置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聯合評議工作;同時,安徽省共享服務平臺還應當加強與長江三角洲區域的合作,參與長江三角洲區域及全國大型科學設施與儀器協作共用網絡建設,實現長江三角洲區域等重大科研設施與儀器共享共用。
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是用于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實現技術變革的復雜科學研究系統,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科技問題的技術基礎和重要手段。開放共享可以提高科研設施與儀器的綜合效益,充分發揮社會用戶在科技創新方面的作用,推動我國科技水平的進步。未來,儀器開放共享還將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