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迎來轉型關鍵期。隨著人工智能、5G、物聯網、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前沿技術的快速突破,傳統行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在此背景下,作為各技術發展的關鍵食糧和產業轉型的重要資源,數據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國家認為,數據是基礎戰略性資源和重要的生產要素,深化數據要素市場改革,優化數據基礎設施布局,推動算力、算法、數據、應用資源集約化和服務化創新,對于推動政企/行業/區域協同具有顯著作用。同時,對于行業數字化升級和產業數字化轉型也意義非凡。
基于此,為加快數據強國建設,強化數據中心/資源頂層統籌和要素流通,促進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引領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12月28日,發改委、工信部、網信辦、能源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頂層設計,深化大數據在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金融、能源、交通、商貿、工業制造等領域協同創新,發展區域數據中心集群,到2025年全國范圍內數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綠色集約規模化的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
根據《指導意見》,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全國范圍內數據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綠色集約的基礎設施一體化格局;東西部數據中心實現結構性平衡;公共云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政府部門間、政企間數據壁壘進一步打破;全國形成一批行業數據大腦、城市數據大腦等。
為實現這一目標,《指導意見》從六方面給出了具體的發展措施。
其中在創新大數據中心體系構建方面,《指導意見》提出要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重點區域,以及部分能源豐富、氣候適宜的地區布局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節點內部要優化網絡、能源等配套資源,節點之間要建立高速數據傳輸網絡。
同時在優化數據中心布局方面,《指導意見》細分出四大任務,其一是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其二是推進網絡互聯互通;其三是強化能源配套機制;其四是拓展基礎設施國際合作。要求不同部門負責各自的任務,通過四大任務的開展來促進數據基礎設施的完善。
而在推動算力資源服務化方面,《指導意見》重點強調了兩點:一是要構建一體化算力服務體系,以云服務方式提供算力資源,降低算力使用成本和門檻;二是優化算力資源需求結構,以應用為導向,充分發揮云集約調度優勢,提升基礎設施利用效能。
在加速數據流通融合方面,《指導意見》表示要健全數據流通體制機制,完善數據資源采集、處理、確權、使用、流通、交易等的制度法規和運營流程;促進政企數據對接融合,鼓勵開放數據,探索形成政企數據融合
標準與對接機制。以及深化政務數據共享共用。
此外在深化大數據應用創新方面。《指導意見》強調了五點,分別是提升政務大數據綜合治理能力;加強大數據公共服務支撐;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進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加快城市大數據創新應用。
最后在強化大數據安全防護方面。《指導意見》要求推動核心技術突破及應用、強化大數據安全保障。加快構建貫穿基礎網絡、數據中心、云平臺、數據、應用等一體協同安全保障體系,提高大數據安全可靠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