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北滄州經濟開發區開放第二批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路網,將載人自動駕駛區域推進到滄州主城區。這批無人駕駛車目前共計30輛,加上此前已開放的第一批測試道路,目前,滄州市內完成測試的、可供無人駕駛車運行的路網已達229公里,在全國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二,僅次于北京。
從外觀看,無人駕駛車與其他車輛并無太大不同,比較明顯的區別也許就是可以看到車頂的
傳感器。在后排屏幕上點擊“開始行程”,當進度條達到100%時,車輛就自動起步了。傳統駕駛行為若順暢進行,通常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司機本身有良好的駕駛技術,二是司機對路線路況等較為了解。而在無人駕駛中,傳感器就是無人駕駛車的“眼睛”,分布在車輛的頂部、前面和后面,可以“看”到相距240米內的場景。計算單元則是車輛的大腦,它隱藏在車身之中,對“眼睛”觀察到的環境進行綜合處理分析。
無人駕駛汽車是通過車載傳感系統感知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行車路線并控制車輛到達預定目標的智能汽車。它是利用車載傳感器來感知車輛周圍環境,并根據感知所獲得的道路、車輛位置和障礙物信息,控制車輛的轉向和速度,從而使車輛能夠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
集自動控制、體系結構、人工智能、視覺計算等眾多技術于一體,是計算機科學、模式識別和智能控制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研實力和工業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國防和國民經濟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
精準感知路線路況,則需要依托車路協同智能感知系統,使道路變得更聰明。首先,無人駕駛車輛已內置測試區域的高精地圖。其次,在測試道路的兩側,如燈桿等位置,安裝有路側智能設備,可以將路況數據傳輸到云端,通過計算分析,反饋給車輛,補充車載感知無法探測到的區域信息,幫助車輛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