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5月,國家發改委會同水利部按照保續建、保重點的原則,下達中央預算內投資530多億元,用于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據介紹,資金將重點用于支持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重大引調水工程、重點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新建大型灌區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以及坡耕地水土流失、大中型水庫水閘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和重點區域排澇、中型水庫、水生態治理等其他重點水利工程建設,預計將拉動水利直接和間接投資約6500億元,在進一步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提高防洪抗旱減災和水資源保障能力的同時,提供更多包括農村勞動力在內的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
6月12日,水利部召開農村飲水安全視頻調度會,對農村飲水安全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部署、再壓實,確保在6月底前全面解決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確保不出現整村、連片停水斷水和水質嚴重不好等突出農村供水問題,以高質量成果迎接國家脫貧攻堅普查“大考”。
在大方向的引導和推動下,各省市對農村飲用水的投入和改造也肉眼可見,城鎮管網延伸、單村建立水廠、
智能水表進入農村、加強
水質檢測等等從各方面確保農村飲用水的供應和安全。
甘肅:近7億元中央專項資金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甘肅省近期爭取到6.89億元中央專項資金,用于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短板。
甘肅人均水資源量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近年來,甘肅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取得成效,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分別達到91%和88%。但受制于自然條件等因素,個別項目仍存在水源不穩定、水質存隱患等情況。
甘肅省水利廳農村供水處處長李龍介紹,甘肅計劃利用這筆資金在天水、平涼、慶陽等12個市州的31個縣區建設123處工程,主要圍繞安裝改造凈水設備、延伸管網、置換水源三個方面進行建設。甘肅將利用招標綠色通道,力爭項目6月開工、今年年底完工。項目建成后,相關縣區將健全完善水費收繳機制,對執行水價不足成本的予以財政補助,確保項目能長期運轉。
貴陽:全力守好農村飲水安全“最后一米”
大水桶、蓄水池,曾是貴陽一些偏遠農村家庭吃水的“標配”。今年以來,貴陽市加速實施147個農村分散供水鞏固提升工程,農村集中供水率從90.3%提升到96.95%,實現了12.12萬農村群眾“飲水不愁”。
5月下旬,各區(市、縣)對轄區內農村飲水安全管水員開展全覆蓋培訓,涉及659個村、培訓村級管水員993名、飲水安全工程管理員288名。在“理論+實操”專項培訓后,經過考核的管水員們,持《貴州省農村飲水安全管水員培訓證書》上崗。
息烽縣小寨壩鎮田興村是水資源較充足的一個村,飲水主要靠以前建設的農村集中式人飲工程解決。吃水難的問題出在水的管護上。有人建,沒人管,不收費,管不好。聚焦全面補齊農村飲水安全短板,息烽縣于2019年制定了《息烽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試行)》,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管理“三個責任”“三項制度”,解決“誰來管”“怎樣管”“管得起”問題,建立健全“從源頭到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和運行管護體系。
今年,息烽縣水務局實施田興村巖腳組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更換安裝進組進戶供水管道4200米。目前,該村入戶管網已全面通水。
煙臺:加快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 全面提高農村飲水安全水平
6月16日上午,煙臺市政府召開農村飲水安全和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工作會議。
會議要求,要加快規劃編制,充分聽取專家和基層、群眾意見,科學布局水源管網,實現水資源利用合理化、效益最大化。要加快工程項目建設,盡快提高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率。要多措并舉籌措資金,積極爭取上級政策支持,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為項目順利實施提供有力支撐。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強化工程質量監管,加強農村飲水安全運行管理能力建設,推動農村供水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支撐。
廣東始興縣:投資1.6億元,農村安全飲用水工程開工
6月16日上午,始興縣在隘子鎮舉行了農村安全飲用水保障工程建設啟動儀式,并為農村安全飲用水施工單位項目部進行了授牌。
該項目共投資16258.21萬元,建設范圍覆蓋羅壩鎮、司前鎮、隘子鎮、澄江鎮、深渡水鄉5個鄉鎮45個行政村,完成后可解決農村人口9.31萬人的安全飲用水問題。目前,全縣已建成各類農村供水工程78宗,農村供水范圍覆蓋所有行政村,覆蓋自然村數1040個,占自然村總數的99.3%,供水到戶19.67萬人。
浙江:打造“無人值守”的農村供水工程,常山率先實現城鄉同質飲水
浙江省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視頻會議提到, 今年浙江將啟動城鄉清潔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建設,全面完成803萬農村人口飲用水達標提標等任務,確保今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全省城鄉同質飲水。
浙江將啟動建設城鄉清潔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要求千噸萬人及以上規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實現自動監測,所有農村集中供水工程要 “落圖進庫”上線管理,努力實現城鄉集中供水工程實時監控、實時監測、實時預警。加大農村供水工程數字化硬件投入,打造“無人值守”“少人值守”的農村供水工程。
據了解,浙江今年計劃完成376萬人的建設任務,并對三年803萬人進行 “回頭看”,保障好全省320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截至2月底,浙江累計完成達標提標人口628萬人,三年內計劃完成率達78.2%。
常山縣已完成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并通過驗收銷號,實現“城鄉共飲‘一碗水’”。
據了解,常山縣通過城鎮供水管網延伸、建設單村水廠、安裝小型凈化消毒設備3種方式,解決了全縣29.2萬農村居民的飲水問題,實現城鄉同質飲水全覆蓋。“目前,全縣供水由縣水務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統一管理,解決了‘一村一價’‘水質不穩’等問題,降低了農村居民用水成本。”常山縣林業水利局有關負責人說。
寧夏:為農村飲水安全插上“互聯網+”翅膀
近幾年寧夏水務部門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在中南部地區推行了“互聯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
通過對飲泵站、蓄水池、管網的信息化改造,為農戶配裝智能水表,實現了從水源、泵站、蓄水池、管網到用水戶的全程自動實時視頻監控,同時實現了電腦、手機等遠程監測、控制及智能化管理。確保城鄉居民用水 “同源、同質、同網、同價”,破解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難題。做到了全管網一張圖,PH值、濁度等5項指標在線監控,事故系統自動報警、精準判別和及時準確處置。破解中南部農村居家數量多、分布散、管理成本高等問題,農戶通過手機微信公眾服務,就可隨時了解用多少水、繳了多少錢。
農村飲用水工程建設,各地區進展不一,第一步肯定是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但我們也能看見走的更遠的已經走到了智能化,如浙江將加大農村供水工程數字化硬件投入,打造“無人值守”“少人值守”的農村供水工程,寧夏的“互聯網+農村供水”模式的試點成功,智慧水務的發展目光從城市望到了鄉村,小編此次僅收集了近期的部分農村應用水工程新聞,相信在走好第一步“飲用水安全”之后未來還會看到更多的農村供水與智能化的結合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