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愈加豐富,吃穿用度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方便獲取。然而,當我們沿著歷史的軌跡往前推進,上至遠古時期的狩獵采集社會,下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物資匱乏的年代,單就對食物的需求而言,那時的人們也只是希望能夠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至于食材的品質、新鮮度、口感、營養等方面的要求在生存問題面前似乎不值一提。
現在,我們再把歷史的眼光放在當下,食物的獲取變得簡單快捷,各大商超及農貿市場的食物供應可以說基本上一應俱全,輕松滿足人們的日常所需。在此背景下,人們對食物的追求逐漸從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好。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全球肥胖率逐年升高,因肥胖引發的一系列疾病奪取眾多生命的嚴峻形勢之下,健康綠色的農產品更是一躍成為健康飲食新潮流下的“香餑餑”。從前在餐桌上被冷落的紅薯、玉米、大豆等粗糧以及各類果蔬重新占據百姓餐桌,大魚大肉的飲食模式逐漸讓位于健康的素食餐飲。
然而,眾所周知,農產品大多種植于較為偏遠的城市郊區或者是農村地區。礙于食材本身的新鮮度,各類成熟果蔬從采摘地運送到各大賣場,最后到達百姓餐桌,這一系列的運輸流程需要耗費不少的時間,對于不耐保存的新鮮農產品來說無疑是不利的。因此,各大超市及農貿市場每日的訂單份額會根據顧客需求而調整,并且有專門的冷鏈措施,以保證果蔬的新鮮品質。
現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防止人群聚集性感染事件的發生,不管是超市還是農貿市場,都有一定的防控措施。為此,不少人依靠方便的線上網購來采集新鮮的農產品,輕松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品嘗各地珍饈,實在是方便不過。
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端午節三天假期期間,郵政快遞全行業共攬收快遞包裹6.07億件,同比增長45.38%,投遞快遞包裹6.51億件,同比增長47.68%。另外,據京東消費數據顯示,端午節同期,牛奶、雜糧、谷物、水果以及肉制品等眾多農產品的銷量明顯增加,應季的果蔬更是成為了搶手商品,成交額不斷攀升。
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間,網購成為大家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其中,網購農產品更是成為了人們追求健康飲食的真實寫照。但是,與超市及農貿市場面臨的問題一樣,網購農產品仍需考慮食材不耐保存的問題。
事實上,與線下實體店消費相比,網購農產品雖然方便快捷,但是食品的質量問題堪憂。小編隨手打開某寶查看各類農產品銷售店鋪的綜合體驗分數,發現大多數果蔬專營店的綜合體驗分數都不高,不少店鋪差評較多,客戶反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1.食品腐爛變質不耐保存,2.食品與商家圖片不符合,3.食用出現腹瀉等不良癥狀這三個方面。針對網購平臺層出不窮的食品質量問題,有關部門還需“對癥下藥”,嚴厲打擊違法銷售行為,為農產品線上銷售肅清市場環境,守護人們的舌尖安全。
具體來看,針對不少消費者反映的食品腐爛變質問題,銷售方在線下采摘包裝以及運輸方面需要考慮食材保質期的問題。眼下正值炎炎夏日,各類果蔬大量成熟,高溫天氣下,這類農產品尤其容易腐爛變質,因此,在運輸過程中需要全程冷鏈或者真空包裝。有鑒于此,商家需要配備一些專門的食品機械設備,借用科技手段延長食品保質期。
另外,關于消費者食用農產品出現不良癥狀等問題,主要與農產品的農藥殘留量、細菌菌落總數等有關。雖然不少商家在銷售農產品時打著“天然綠色”的口號,但是食品品質如何,是否真的為純天然食材?普通人往往用肉眼難以分辨。為此,需要市場監管部門利用先進的
食品品質檢測儀對產品質量進行科學檢測。目前,專門的食品檢測設備有食品安全速測儀、黃曲霉毒素速測儀、細菌快檢箱、
農藥殘留檢測儀等。此外,各類分析儀器及方法也可以對食品質量進行科學鑒定。
農產品發展至今,從備受冷落到如今的再度回歸,體現了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新需求,這是社會的進步,更是人們關于食物的新思考、新選擇,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來說無疑是好的開始。但是老生常談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仍舊不可大意,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最終流入百姓餐桌的食品,其質量安全還需嚴格守護。
資料來源參考: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