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夏日,作為人類最大對手之一的蚊子便開始活躍起來。它們或是三三兩兩“闖入民宅”,發動“嗡嗡叫”和“叮咬”技能影響人休息;或是成群結隊“集軍野外”,破壞農業作物并傳播各種疾病,無不給人們的生活與健康帶來了諸多隱患。
面對這個令人咬牙切齒的敵人,在室內還比較好處理,只需點個蚊香、噴個殺蟲劑就能將其輕易消滅。但在野外,要想徹底將其解決就沒那么容易了。一方面蚊子大軍數量過大,另一方面普通辦法無法生效,在此背景下野外滅蚊急需新手段。
那么,什么樣的滅蚊手段才能適用于野外呢?過去,我國普遍采用的是人工或者車輛規模化噴藥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行之有效,但在人力消耗和成本上比較大,同時覆蓋范圍也不是很完善,除此以外也很容易給人員的健康與安全帶來隱患。
例如在我國新疆北灣地區,便是采用的邊防官兵人工噴藥的方式來滅蚊。每天雖然也能滅掉數公斤的蚊子,但依然無法將其徹底根除。同時在滅蚊期間,軍犬被咬犧牲、邊防戰士被咬患病的情況時常發生,滅蚊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也無法保障。
在此基礎上,近年來伴隨著飛控、導航、通信等技術的不斷發展,無人機在農業播種、授粉、植保等方面的大量應用,逐漸給人們帶來了新思路。將人工與車輛噴藥的方式替換為無人機噴藥,開始成為滅蚊的新手段,日益受到人們的高度青睞。
自2016年以來,無人機滅蚊便頻繁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例如2016年6月的時候,大慶市便將無人機列入到滅蚊設備隊伍之中,開展多次無人機藥物噴灑演習;同時2017年,格爾木市也采用了無人機,對多處旅游景區實施滅蚊作業。
除此以外,今年青島田橫島等地區也開始加入到無人機滅蚊隊列之中,國外印度、盧旺達等也都在利用無人機滅蚊,甚至聯合國也在6月18日表示,無人機結合核技術能為消除蚊媒疾病做出重大貢獻。可見無人機滅蚊應用正變得越來越多。
那么,為什么我國乃至全球都如此重視無人機在滅蚊領域的應用呢?其實,這一方面與無人機自身特點和價值有關,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無人機產業以及其配套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是基于這兩方面的原因,無人機才會成為全球范圍的滅蚊利器。
目前,在5G、北斗導航、
激光雷達、熱
傳感器等技術設備都日漸完善的情況下,無人機的質量、價格和功能已經愈發成熟。憑借操作簡單、應用靈活、覆蓋面廣的特點,無人機滅蚊不僅效率和成本得以平衡,同時滅蚊效果與安全也能保證。
通過對傳統滅蚊工具的革新,無人機讓藥物或生化滅蚊方式能更全面、高效的實施,相比人工或車輛來說優勢明顯。不過,無人機滅蚊本身也并非十全十美,未來其規模化普及還需解決一些問題,其中包括技術、人才、行業規范等多個方面。
首先在技術上。當前無人機的載重性、續航性和穩定性還不夠高,大規模、長時間作業能力仍然不夠,因此未來還需進一步突破與完善相關電池技術,并挖掘和發現機身方面的新材料,以提升無人機滅蚊作業的持久性、穩定性和超強適應性。
其次在人才上。無人機滅蚊雖然減少了對人力的依賴,但背后仍需專業飛手作為支撐。但目前,我國無人機人才缺口比較大,具備專業型、復合型知識與素質的優質人才更是屈指可數。在此背景下接下來我國還需加強無人機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此外在行業規范上。無人機滅蚊應用也離不開產品標準、行業規范和政府監管的助力。畢竟當前無人機黑飛導致的擾航、侵權等問題屢見不鮮,為保障無人機應用的合理有序,應用環境的健康完善,我國還需加強標準、規范及監管方面的建設。